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黄福林
身份证号:370687198910193905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周边环境的稳定。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了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及其特点、适用范围,阐述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要点与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科学选择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应用;监测控制
一、引言
在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高层建筑成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重要建筑形式。而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往往涉及到深基坑的开挖,深基坑的深度通常超过5米,有的甚至更深。深基坑的开挖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稳定性,还要防止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不良影响。深基坑支护技术作为保障深基坑开挖安全的关键技术,其合理应用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周边环境安全以及控制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常见深基坑支护类型及特点
2.1 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将钢筋混凝土桩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列形成的支护结构,常见的有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等。其特点是刚度较大,能够承受较大的侧向土压力,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和基坑深度。排桩支护施工工艺相对成熟,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根据基坑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灵活布置。然而,排桩支护在防水性能方面相对较弱,对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通常需要结合止水帷幕等措施来防止地下水渗漏。
2.2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采用专门的成槽设备,沿着基坑的周边,开挖出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槽,然后在沟槽内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地下连续墙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防渗性能强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抵抗侧向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适用于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工程。但其施工成本较高,施工工艺复杂,需要专业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人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处理也较为困难。
2.3 土钉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是通过在土体中设置土钉,将土体与土钉形成一个复合体,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和土钉的锚固力来维持边坡的稳定。土钉墙支护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好的基坑工程。然而,土钉墙支护的适用范围受到土体性质的限制,对于软土、砂土等土质较差的情况,其支护效果可能不理想,且对基坑周边的变形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2.4 内支撑与锚杆支护
内支撑支护是在基坑内部设置水平支撑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以限制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内支撑支护刚度大,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适用于形状复杂、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工程。但内支撑会占用一定的基坑内部空间,对后续的施工操作有一定影响。锚杆支护则是通过在土体中钻孔、插入锚杆并施加预应力,将基坑围护结构与稳定的土体连接在一起,以抵抗侧向土压力。锚杆支护不占用基坑内部空间,施工方便,但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较高,且在软土地层中应用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三、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要点
3.1 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基础,准确的地质勘察资料能够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基坑周边的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等。通过地质勘察,可以确定土体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参数,从而合理选择支护结构类型,并对支护结构进行准确的力学计算。
3.2 支护结构选型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基坑的深度、形状、周边环境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对于深度较浅、周边环境简单的基坑,可以选择土钉墙、排桩等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支护形式;对于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则应优先考虑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等支护结构,以确保基坑的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3.3 支护结构计算
在确定支护结构类型后,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力学计算,以确定其尺寸和强度。计算内容包括支护结构的内力分析、变形计算、稳定性验算等。内力分析主要是计算支护结构在侧向土压力、水压力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弯矩、剪力等内力;变形计算则是预测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以确保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稳定性验算包括整体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抗滑移稳定性等方面的验算,以保证支护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3.4 防水与降水设计
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较大,因此防水与降水设计是深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如设置止水帷幕、采用地下连续墙等防水性能较好的支护结构。同时,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计降水方案,通过降水井、轻型井点等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基坑开挖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在降水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回灌等措施,防止周边地面沉降。
四、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
4.1 监测内容
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可以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地下水位监测则可以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降水和止水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4.2 监测方法与频率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通常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倾斜仪、裂缝观测仪等设备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则通过水位计进行。监测频率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在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可以相对较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和施工的推进,监测频率应逐渐加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地下水位突然变化等,应增加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3 预警值与应急措施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各项监测指标的预警值。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应急措施包括暂停施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保护等。同时,要对预警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结论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并严格按照设计要点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是确保基坑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和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先进、高效、经济的支护方法和技术,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庆,贺海利.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3(5):210-212.
[2]刘爱英.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24, 20(29):28-30.
[3]王超.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监理, 2024(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