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课改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作者

贾海霞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堠北庄中学 山西长治 046000

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越发难以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迫切需要做好对教学活动的革新优化。目前来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英语教学革新提供全新可能,其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重构教学形态、激发课堂活力的关键突破口,因而教师有必要做好综合分析,将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进行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具象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此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信息技术呈现思维导图,具象展示单元内容

思维导图有具象化的特性,可以精确地呈现出知识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认知。传统的单元知识呈现多依赖教材文本的线性编排,学生难以直观把握词汇、句型、话题之间的内在逻辑,缺少应有的指向性,在许多技巧性学习内容的展示方面缺乏支撑,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应用思维导图,具象化地呈现出单元内容,可以借由 XMind 或者 MindMaster 等信息化软件构建思维导图,借由层级分明的分支结构、色彩标注的重点模块、可折叠的细节内容,将单元主题、核心词汇、关键句型、语法规则及话题拓展等要素有机串联。此种具象化的呈现模式既可以促进学生快速地理清单元内容,同时还可以促使单元内容从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认知图谱,为学生搭建从碎片化学习到系统化理解的桥梁。

如,教师在为学生教学单词的构词法的时候,即可引入思维导图工具,聚焦后缀“-ness”“-ly”“-ful”和前缀“in-”“pro-”“over-”构建多层级的知识网络,以此来给予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使其能够快速地形成对应的认识,在未来见到相关前缀或者后缀的时候,可以结合上下文自主地猜测其意思,在思维导图中一级分支按“前缀”“后缀”分类,每个分支下再细分具体词缀。点击“后缀-ful”节点,会展开“careful(细心的)”“helpful(有帮助的)”等词汇卡片,卡片左侧通过动态图标展示“名词 +ful 形容词”的转化规则,右侧链接至课文原句视频(如“She is careful with her homework.”),点击单词还能触发发音对比(care与 careful 的重音变化);讲解前缀“over-”时,分支下呈现“overwork(过度工作)”“overcome(克服)”等词,通过时间轴动画演示“over- + 动词”所表达的“超过、超越”含义,并关联单元话题拓展“overcrowded(过度拥挤的)”,搭配地铁拥挤场景的图片辅助理解……学生在动态思维导图的指引下,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复杂的词缀规则,而且自身还可以主动探究并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实现从机械记忆到灵活应用的跨越。

二、构建音视频情境,打造多模态英语教学活动

构建音视频情境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体验,初中生尚且处在具象化思维朝向抽象化思维过度的阶段,音视频情境可以给学生创设立体、鲜活的语言运用环境。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意义建构与交际实践,而音视频资源凭借其视听结合的特点,可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体验,有效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从本质来看,多模态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利用语言、图像和声音等多种符号系统,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整合音视频资源,教师能够创设贴近生活的对话场景、生动形象的故事片段、真实的文化习俗影像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语言的表意功能、语用规则和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思维灵活性。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单元的时候,可借助音视频技术构建多维度的情境,打造丰富的多模态教学活动,在课程正式开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借由视频剪辑城市公园脏乱差的实拍录像,同时为学生展示志愿者清理公园的短视频,搭配采用低沉缓慢的背景音乐,促使学生进行视听对比,形成直观地感受,从而理解单元主体内容的含义,促进学生的深度发展,让学生分组观看后,结合视频中的画面和声音,用单元重点句型“Volunteers will.../They planto...”描述场景内容,并模仿视频中的语气和表情进行角色扮演。

三、融合应用微课视频,强化学生英语技能

微课视频以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契合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节奏存在差异的特点,进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内一刀切模式的缺陷,其能够显著地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将英语技能训练中的关键知识点、易错点或特定技能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观看内容和次数,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从而在反复琢磨中深化理解、巩固技能,让学生更易掌握。这种融合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指导,真正意义地推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进步,这将会有效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Animal Friends”单元的时候,可围绕词汇辨析、听力技巧、写作构思等技能点制作系列微课视频,助力学生强化英语技能,针对单元内容易混淆的动物词汇,教师可以制作时间约为 5 分钟左右的辨析微课,皆有对比图片展示和动物特征,搭配发音口型动画,同时在视频结尾设置快速抢答环节,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在听力技能训练方面,教师制作聚焦“捕捉动物习性关键信息”的微课,选取包含动物生活习性描述的听力片段,通过字幕逐句标注关键词(如“sleeps during the day”“hunts at night”),借此精准地帮助学生攻克技能薄弱点,使其在自主学习内持续提高英语技能。

四、巧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机对话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渐成熟,其越发成为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撑,能够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限制,带给学生事半功倍的学习体验,如借助和人工智能体的对话交流,巧妙地锻炼学生的语言对话能力,人机对话模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开口机会,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动态调整对话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克服 “哑巴英语” 的困境,培养自信、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 2.0 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结构,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从思维导图到音视频情境,从微课到 AI 对话,重构教学形态,此举不仅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教师需持续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助力英语课改,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雅丽 . 人工智能辅助初中英语教学的“一核 ? 三阶 ? 四技”路径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 ),2024,(12):10-13.

[2] 钟殷艺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J].求知导刊 ,2024,(35):32-34.

[3] 叶丽芬 . 聚焦高阶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研究 [J].校园英语 ,2024,(32):55-57.

[4] 孙青 . 巧借信息技术,打造精彩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J]. 中学生英语 ,2024,(28):139-140.

作者简介:贾海霞(1975 年11 月-),女,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 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