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劳育理论视野下幼儿园以劳育德的路径研究
沈沛雯
昆山周市金澄幼儿园 2153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品德形成、生活技能提升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的劳育理论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主张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儿童的手脑并用能力和全面发展。本文基于陶行知劳育理论,探讨幼儿园如何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品德发展,提出“生活融入劳动,培育良好习惯”、“情境模拟劳动,激发品德潜能”以及“家园合作共育,强化品德实践”等路径,以期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陶行知劳育理论;幼儿园;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劳动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劳动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其劳育理论深刻揭示了教育与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高尚品德。在陶行知劳育理论的指导下,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探索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促进幼儿品德的全面发展。
一、融入生活日常,培育劳动习惯
在陶行知劳育理论的指导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既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关乎幼儿的动手能力,更关乎他们的品德培养。通过日常劳动实践,幼儿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形成勤劳务实、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可以策划一系列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劳动活动。例如,从清晨的晨间小卫士活动开始,让孩子们在擦拭桌椅、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培养起对班级的责任感;午餐时间午餐小帮手角色,让孩子们在分发餐具、盛饭盛菜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与珍惜;小小园艺师的种植体验,使孩子们在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此外,还可以设立家园共育劳动日,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参与家庭劳动,不仅能加深亲子关系,还能让劳动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这些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二、创设劳动情境,激发品德潜能
陶行知先生认为,劳动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一种脑力劳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创设劳动情境,就是要让幼儿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劳动环境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去感受劳动的乐趣,理解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起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劳动情境中的合作与分享,还能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这种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品德潜能,将伴随幼儿一生,成为他们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和节日特点,设计一系列贴近幼儿生活的劳动活动。例如,在春季,组织幼儿参与校园绿化,亲手种植花草,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感受劳动带来的环境美化;在秋季,开展果实采摘活动,让幼儿体验丰收的喜悦,并学习果实的分类和保存方法。此外,结合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制作粽子、中秋节制作月饼,不仅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通过这些具体而富有意义的劳动情境,幼儿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更在过程中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家园协同共育,强化品德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和制定幼儿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引导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简单的劳动环境,如分配适量的家务劳动,让幼儿参与家庭事务,体验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同时,家长也可以因此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劳动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幼儿品德养成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具体实施家园协同教育。线上,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定期发布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劳动小技巧、家庭劳动任务等,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和参与。同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线上家长会,分享劳动教育的成功案例,解答家长在指导幼儿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线下,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劳动日”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园内的劳动项目,如种植花草、整理图书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家庭劳动记录表”,鼓励家长记录幼儿在家中的劳动表现,定期反馈给教师,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将更加紧密,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家园共育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语:在陶行知劳育理论的指引下,幼儿园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创设丰富的劳动情境以及家园协同共育,为幼儿品德养成提供了多维度、全方位的路径。这些路径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提升生活技能,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未来,幼儿园应继续深化对陶行知劳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长。通过持续的努力,劳动教育必将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幼儿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饶蔚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策略[J].天津教育,2023(25):162-164.
[2]马一新,张红宇.深化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促进“五育融合”[J].生活教育,2022(0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