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梁智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530012
引言
重度肺炎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主要因肺部炎性反应导致肺功能损伤,进而引起通气与换气功能紊乱。而在临床上,以疾病监控及基本的医疗护理为主,在提高肺部机能及促进患者恢复方面效果不佳。肺部康复护理是综合性的护理介入方法,它主要采用呼吸训练、排痰护理、运动康复等方法,目的在于让患者的呼吸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加快痰的排出,提高身体免疫力,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4 年1 月至2025 年1 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 50 例,其中以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设为常规组;以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设为康复组。常规组患者性别比为 14:11;年龄区间( (20~72) ),平均年龄( 45.6±8.3⋅ )岁;康复组患者性别比为13:12;年龄区间( (22~75) ),平均年龄( 46.2±7.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入选条件:(1)确诊重度肺炎;(2) 18 周岁至 75 周岁;(3)患者和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情况。
排除条件:(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损害;(2)患有心理问题或有认识缺陷,不能与护士合作。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抗感染,吸氧,生活基础护理等。
康复组采用肺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呼吸练习:教患者做收缩嘴唇及腹式呼吸练习。缩唇呼吸:患者紧闭嘴唇,用鼻吸气,缩唇(类似吹哨)缓慢呼气,呼气时间约为吸气的 2 倍,每分钟 10~15 次,每日 3~4 次,每次 10~15 分钟。腹式呼吸: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下沉,同时保持胸部不动,每分钟 6~8 次,一天 3~4 次。
化痰的护理:每 2 小时 1 次,帮助患者翻身和拍打背部,手法要从下往上,由外到里,用力适度。在此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首先要做 5~6 个深呼吸,之后深吸一口气,屏住 3 秒,之后收嘴,慢慢地吐出肺部的气,最后做深呼吸,屏住 3~5 秒,向前俯身,做 2~3 个短暂、强烈的咳嗽,把痰吐出来。如果咳嗽时痰比较浓,无法排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喷雾护理,以减少咳嗽。
体育训练: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初期,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同时每日进行 2~3 次、每次 10~15 分钟的肢体关节屈伸活动。如果情况有所改善,可以逐步加大运动量,多做一些积极的运动,比如:床上坐起,床边站立,走路等,一天 2~3 次,一次 15~30min 。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 SPSS2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康复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高于常规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康复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常规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康复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为(10.24±2.56)d,短于常规组的 (13.56±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2,P=0.000)。
3 讨论
肺部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肺活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可通过运动锻炼及姿势控制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家庭成员要主动地介入患者的全流程,给予患者所需的支援与关怀。在此过程中,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家人及医师合作,以克服病情的困难。
本研究发现,肺功能恢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最大呼气流量,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和减少肺不张的危险。因此合理运用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重症肺炎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筱祺 , 李群 , 侯冷晨 , 等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28(12):11-13+17.
[2] 候彬彬 . 早舒及浅镇静理念结合进阶式肺康复训练在重症肺炎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35(11):1377-1380.
[3] 黄爱琴 . 肺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名医 ,2024,(21):120-122.
姓名:梁智宁,性别: 男,出生年月:1985-02-22,籍贯:南宁,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单位:,邮编:,研究方向:CRRT 护理,职务职称 :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