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陈敬华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高级中学 435200
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形式自由、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优质资源。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散文选编上具有经典性与代表性,以该教材为例研究散文阅读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偏离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字词解释、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归纳等方面,而忽视了散文的审美价值。这种教学目标偏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质,导致学生在阅读散文时,难以感受到散文的美,审美鉴赏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
一些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难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散文的审美意境,感悟散文的美。
(三)审美体验的缺失
散文阅读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审美体验机会,学生只是机械地阅读文本,缺乏对散文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细致品味和深入感悟,审美体验严重缺失。
(四)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进步情况,不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也不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散文阅读审美过程中,学生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散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散文审美元素,奠定审美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作品蕴含着多样审美元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能为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筑牢根基。散文语言独具魅力,优美生动且富有表现力,涵盖音韵、节奏、形象与意境之美。像朱自清《荷塘月色》,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把荷塘月色之美展现得入木三分。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能真切感受语言的韵味与魅力。散文还通过塑造鲜活形象传递情感思想。以鲁迅《藤野先生》为例,刻画了严谨治学、正直热诚且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形象。引导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剖析,可领悟人物形象的独特内涵。此外,散文是情感的容器,作者常将情感融入文字。如史铁生《我与地坛》,饱含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经历,能深入走进其情感世界,感受真挚深沉的情感之美。
(二)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审美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审美兴趣与主动性常被抑制,优化阅读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情境教学法能巧妙打破这一困境。依据散文内容与特色创设情境,可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美。如讲授《故都的秋》,播放北平秋景图与悠扬音乐,浓郁秋意扑面而来,学生能更真切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深情眷恋。问题引导法同样行之有效。提出富有启发与思考性的问题,能引领学生深入剖析散文内容与形式,激活审美思维。以《祝福》为例,抛出“祥林嫂悲剧命运成因何在”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社会、文化、人性等多维度思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诵读教学法亦不可忽视。诵读是触摸散文美的关键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诵读,能让他们在节奏与韵律中感受情感 [1]。教学《再别康桥》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轻柔婉转的诗意与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便会自然流淌于心间。
(三)强化审美体验活动,深化审美感受
审美体验作为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师需着力强化相关活动,助力学生深化审美感受。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组织此类活动,让学生畅谈阅读散文时的审美体验与感悟。在交流互动中,学生能接触到多元视角,拓宽审美视野,丰富自身审美经验,进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进行写作实践活动同样关键。写作是审美表达的出口,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与散文阅读相关的写作,如撰写读后感、仿写散文等。学生借此将内心的审美感受与思考诉诸笔端,在表达过程中,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得以进一步深化 [2]。此外,组织课外审美活动也不可或缺。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自然风景区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美、发现美。这种亲身体验能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提升审美感知能力,为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审美发展
为推动学生审美发展,教师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且客观地评估其审美鉴赏能力。评价主体上实现多元,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评价兼具激励与指导,肯定学生优点进步,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方向。学生自我评价促使其反思审美过程与体验,明晰自身优劣,调整审美策略。学生互评则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评价内容同样多元,不仅考量知识掌握,更关注审美感知、理解、评价及创造等能力 [3]。如评价学生对散文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的感受、分析与体会能力。评价方式也需多样,书面评价可借助作文、读书笔记等形式;口头评价能在课堂即时反馈;表现性评价则通过诵读、表演、写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展现学生审美水平。
四、结论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散文的审美元素,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强化审美体验活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建英 .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提升研究 [J]. 高考 , 2025, (16): 84-86.
[2] 谢樱 . 走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困境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4, (08): 18-20.
[3] 石峰 . 感知·鉴赏·内化——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J]. 广西教育 , 2021, (34):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