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术融合视角下聋校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创新之路

作者

颜燕萍

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

摘要:作为特殊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聋校的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的整合为聋校的数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育方式,它与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聋校的数学教育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以技术手段为切入点,对聋校开展数学项目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技术融合;聋校数学;项目式学习;实践与创新

聋校的学生因其听觉上的缺陷,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项目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让学生参加真实或仿真的“项目”活动,在解题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开展,为“项目”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融合智能技术,创设互动学习情境

在聋校数学项目式学习中,通过增强现实AR、VR等智能化技术,为聋校的数学项目式教学提供一种互动、沉浸感的教学情境改善听力教学质量。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但可以突破常规教学的限制,而且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比较深奥的数学知识有更直接地了解。

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将不同的几何图形呈现在纸上或在白板上。但是,对聋人而言,这样的静止呈现方式很难营造出三维的空间观念。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演示延伸的真实情景。学生们可以用他们的手机或者是笔记本上的相机对准某个标记,就可以在显示屏上看见3D的物体。通过动作,他们可以转动或者放大图片,从多个视角观察它们的构造特点。再加上VR技术的融合,让学生能够“进入”到一个真实的几何空间中。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可以通过双手来“触摸”这些边缘、顶点以及表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样的沉浸式教学中,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更直接地认识,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开发数字化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形式

在聋校开展“项目型”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是必要的。通过制作视频、手语教材、互动练习软件等数字化教学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套完整的教学录像来演示分数的生成、表示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该录像配有手势说明,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录像中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穿插一些互动的活动,如提问、选题等,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将所学的知识与解题技巧与图形相结合,并辅以手势语言的解说。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看见文本说明,而且能从手语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加完整地理解知识。

三、利用在线平台,实现家校共育协作

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家长和聋校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钉钉、腾讯等网络教学平台,使家校之间能够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聋校的数字教学水平。

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钉钉、腾讯)建立群组,并向学生父母发出邀请。在该群组中,老师们将每日的学习作业、教材分享给大家,让父母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另外,父母还可以利用群聊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反馈给老师。线上教学系统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线上家长会。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学生的成绩与进度呈现给父母,并与父母交流教育技巧与心得。父母也可以就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议。另外,该网络平台还能为父母们提供一些数学教学的资料与工具,让他们能够在家中进行数学教学辅导。如,老师们可以分享给学生的数学作业和网络课程,让父母们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为孩子挑选适合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可以为子女在家中进行更多的辅导与帮助,从而在家庭教育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

四、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需求

在聋校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征与需求,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利用数据分析与技术方法,让老师能够掌握每位学生的特征与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通过引进智能化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挖掘。它能够对学生的上课成绩、完成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和分析,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统计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课程。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应增加基本习题和辅导材料。而对中等偏上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拓展式的教学资源以及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来刺激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

五、强化实践操作,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聋校开展“项目”教学过程中,强化“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研究中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面积》的知识时,老师可自行安排“家居装饰”项目。本项目要求学生对室内装饰进行规划,包括地面面积、墙面面积及室内陈设布局等。学生需要小组合作,利用测量仪器对教室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所需要的物料及费用进行估算。在设计计划结束后,学生要创造一个3D的模型来展现装修的结果。可以采用纸板、木材等材料进行制作,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精确地制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地试验与调试,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使用数码相机、摄像器材等技术手段,将实践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

结束语

技术的结合,使聋校的“项目式”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在持续的摸索与实践中,我们能够为聋校的学生营造更为生动、直观、有效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发展其自主学习与协作的能力。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式”教学,为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继红。程序设计基础"单元的项目学习实践与反思——以"抗疫小游戏制作"项目实施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13):39-42.

[2] 李俊玲.聋校英语单元整体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 2024(1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