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衔接引导,搭建成长桥梁

作者

孙艳

怀远县万福镇幼儿园 233400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转折点,此阶段的教育衔接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家园共育理念渐渐被大家所接受,幼儿园和家庭紧密合作,一同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在幼小衔接进程里,幼儿园要创新教育方式,借助多样化的活动设计以及丰富的实践体验,帮助幼儿构建对小学生活的认知。家长身为关键的教育参与者,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幼儿园做好衔接工作,依靠构建完备的家园共育机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幼儿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一、幼小衔接活动的整体设计与规划

幼小衔接活动应当基于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来开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可把衔接活动划分成认知适应期、体验探索期以及巩固提升期这三个阶段,在认知适应期,重点是让幼儿知晓小学生活,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体验探索期则增添实地参观、模拟教学等活动,以此培养幼儿适应课堂学习的能力。巩固提升期主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与学习习惯,活动设计需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简单过渡到复杂,从游戏化转变为规范化,使得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具体的活动包含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主题剖析等多种形式,借助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自控力以及社交能力。活动时间的安排要恰当,每次活动控制在 25 至 30 分钟,防止给幼儿带来负担,活动评价采用多元化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幼儿的适应状况并作出调整[1]。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小衔接途径

(一)生活情境体验活动设计

生活情境体验活动在幼小衔接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其开展应当紧密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需求来进行,在教室环境布置这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地调整桌椅摆放方式,将原本的分散式转变为排列式,同时增设图书角、学具角等有特定功能的区域,在作息时间安排上,需适度延长集中活动的时长,以此引导幼儿逐渐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设计模拟小学生活情境的主题活动,像是“快乐的午餐时光”,借助这一活动培养幼儿自主用餐以及整理餐具的能力,以及“整齐的书包”主题活动,借助此活动训练幼儿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开展“小学生好习惯”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涉及物品整理、文具使用、值日工作等诸多内容,能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定期组织“小学生一日生活”体验活动,使幼儿可提前感受小学的作息节奏以及生活方式,为入学后的生活适应奠定基础。

(二)认知能力培养方案制定

认知能力培养应当依照幼儿年龄特性以及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在语言表达层面,开展如绘本阅读、故事分享、主题讨论之类的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清晰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针对思维发展,设计像观察记录、分类整理、推理判断等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手工制作、拼图游戏、积木搭建等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在数学启蒙方面,借助生活场景里的实物来认识数量、图形、位置等概念,培养数感与空间感[2]。

(三)亲子互动模式创新

亲子互动活动需要将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融合,可开展“亲子共读时光”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同阅读那些和小学生活有关的绘本,以此增进对小学生活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快乐小学课堂”亲子体验活动,使家长陪伴幼儿参与模拟课堂,感受小学的学习方式,设计“生活小能手”系列亲子游戏,像整理书包比赛、物品分类游戏之类的,在这些游戏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小学生活体验活动开展

小学生活体验活动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带领幼儿去参观小学校园,使其了解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场所的功能以及使用规则,还要邀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开展示范课,让幼儿感受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安排幼儿与小学生结对交流,借助“小学生活一日谈”活动,聆听学长分享入学经验,开展“模拟小学课间”活动,训练幼儿按时上下课、整理课桌等基本技能。设置“小学生活自理挑战”项目,涉及书包整理、课本使用、课间活动等内容,以此提升幼儿的独立性,组织“小小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观念,凭借这些实践性活动,帮助幼儿逐渐熟悉并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3]。

(二)过渡期心理调适指导

在过渡期开展心理调适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情况,针对入学前幼儿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专门开展“说说心里话”这一主题活动,借此引导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以及内心的担心表达出来,精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去扮演小学生,切实体验课堂发言、完成作业等各种场景,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借助团体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开设情绪管理小课堂,教导幼儿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调节自身情绪,充分利用绘本故事,比如《上学第一天》等,帮助幼儿了解入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险阻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组织“小学生活预想”活动,引导幼儿借助绘画或者讲述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幼小衔接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家庭以及小学三方都需共同付出努力,在家园共育的背景环境之下,借助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以及有效的实施,可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关键的转折时期,幼儿园凭借开展丰富多样的衔接活动,营造真实的体验情境,以此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同时还需重视家长教育,给予专业指导,形成教育合力。凭借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推动幼儿在生活、学习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达成平稳过渡,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雅文 . 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3,(09):95-95.

[2] 赵立盼 .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J]. 启蒙 ,2024,(11):6-8.

[3] 王丹 . 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研究 [J].当代家庭教育 ,2023,(2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