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
魏丹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心内科 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22.9-2023.9期间我院收治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以等量数字随机法将患者纳入对比组、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统计护理后组间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实现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调节,值得普及。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
我国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多表现为胸痛、心慌等症状且疾病进展迅速,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1]。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它通过多方面的评估和干预,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临床疗效,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鉴于此,本次研究对2022.9-2023.9期间94例我院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9-2023.9期间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等量数字随机法,各4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7:20,平均年龄(66.01±2.2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8:19,平均年龄(66.03±2.19)岁。对比患者临床资料,P>0.05,可实施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生活方式指导。提供低脂、低盐、富含高纤维食物的饮食建议,强调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辛辣等,同时教育患者戒烟限酒;(2)用药护理。根据医嘱执行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方案,定时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连续性;(3)心电监测与疼痛管理。持续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观察组:综合护理。(1)生活方式调整。教育患者关于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为例)、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的重要性;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调整计划,包括运动计划和饮食指导,定期跟踪患者的执行情况,并调整计划以确保符合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喜好;(2)使用药物依从性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通过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依从性;(3)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适时推荐患者至心脏病专科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安排定期的门诊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必要的血液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组间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4数据处理
SPSS27.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实施X2检验、t检验。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S)描述。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组间护理后心功能指标统计
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3讨论
综合护理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心理状态和认知情况,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知识、提供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有助于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综合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倾听患者心声,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情绪状态[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分析原因,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多维度的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还注重患者的心理、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整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调整心脏功能的相关指标,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军杨,何雪霞,欧阳滢. 针对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影响[J]. 循证护理,2022,8(6):840-842.
[2] 李美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J]. 继续医学教育,2022,36(10):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