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灭火实战应用中的战术优化探讨

作者

张大鹏

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 北京市 100000

摘要:本论文围绕灭火实战应用中战术优化展开研究。阐述常见灭火战术及其在不同场景的运用,深入剖析战术优化面临的挑战,从多个维度探索优化方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旨在提升灭火作战效能,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灭火实战;战术优化;火灾场景;消防人员;协同合作

一、灭火实战应用中的常见战术

在灭火实战中,合理运用各类战术是成功扑灭火灾、减少损失的关键。常见的灭火战术多样,各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方式。

堵截法是极为常用的战术之一,在灭火作战时,消防员会在火势蔓延的方向迅速构建防线,借助水枪、泡沫枪等设备,喷射出水流或泡沫幕,像一道坚实的屏障般阻止火焰与未燃物接触,从而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范围,为后续灭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当火势凶猛,救援行动受阻时,突破法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防员会凭借专业判断,挑选火势相对较弱的部位,集中力量强行突破,开辟出救援通道,让救援人员和设备得以顺利进入火灾核心区域。

分割法也是重要的灭火手段。通过拆除易燃结构、设置防火分隔物等方式,将大面积的火灾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块,再分别对这些小块区域进行灭火作战,大大降低了灭火的难度。

夹攻法和合击法都强调团队协作。夹攻法是从两个或多个方向同时向火源发起进攻,加速灭火进程并控制火势蔓延方向;合击法则更注重各进攻方向的协同配合,形成强大的灭火合力,精准打击火源。

围歼法通常在火势得到初步控制后使用,消防员会对剩余火源进行包围,确保彻底消灭,防止死灰复燃。破拆法用于拆除或破坏建筑物、设备等,既能开辟救援通道、排除障碍,又能控制火势蔓延。排烟法借助机械、自然或化学方式排除烟雾,改善灭火救援环境,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并提高救援效率。封堵法用材料封堵火灾区域的孔洞、缝隙,有效阻止烟雾和火势进一步扩散。监控法则利用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火灾现场情况,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不同的火灾场景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灭火战术,这些常见战术相互配合,在灭火实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灭火实战应用中战术优化面临的挑战

2.1 火灾场景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火灾类型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类型外,新能源、化工等特殊火灾不断出现。例如锂电池火灾,其燃烧时温度可高达 1000℃以上,且灭火后易复燃,与普通火灾扑救方法差异巨大,增加了战术选择难度。火势发展受通风、可燃物、建筑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迅速扩大、突然逆转或复燃。在 2015 年天津港 “8·12” 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现场存放的大量易燃易爆化学品,使得火势发展极不稳定,给灭火作战带来极大困难,使战术实施充满变数。火灾现场高温、浓烟、有毒气体、建筑物倒塌等恶劣环境,不仅消耗消防人员体力、阻碍视线、威胁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不稳定,增加救援风险,影响战术有效实施。

2.2 消防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应对能力

部分消防人员对灭火战术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战术适用场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不深入。据调查,在一些基层消防队伍中,约 30% 的消防人员对新型灭火剂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战中无法准确选择战术,影响灭火效率。年轻消防人员缺乏实战经验,面对复杂火灾现场易紧张慌乱,对火灾发展规律认识不足,难以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消防指挥人员应急决策能力不足,在复杂情况下分析判断能力欠缺,应对突发情况经验不足,易出现决策失误,影响灭火作战全局[2]。

2.3 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局限性

部分消防车射程和喷射高度有限,防护装备防护性能不完善,灭火器材效率不高。例如,普通消防车的有效喷射高度一般在 30 - 50 米,难以满足超高层建筑灭火作战需求,制约了灭火战术的实施效果。智能灭火系统、新型灭火剂等先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操作复杂且需专业维护。如某智能灭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曾出现过误报率较高的问题,限制了其在灭火实战中的推广应用。消防装备与技术协同性差,车辆与器材接口不匹配,装备与先进技术缺乏有效整合,无法形成一体化灭火作战体系,降低了整体作战效能。

2.4 指挥协调与团队配合的问题

部分地区消防指挥体系职责不清、层级过多,导致灭火作战中指挥混乱、信息传递不畅。不同地区和部门指挥体系缺乏有效衔接,跨区域、跨部门救援时难以形成统一指挥合力。消防队伍内部成员协作不够默契,缺乏有效沟通和配合,各战斗小组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机整体,降低了灭火作战效率。消防队伍沟通机制不完善,通信设备不稳定,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指挥决策偏差,各小组行动不协调,影响灭火作战顺利进行。

三、灭火实战应用中战术优化的方向

3.1 基于火灾场景分析的战术针对性优化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火灾风险评估与预测体系,对火灾发生可能性、火势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进行实时评估预测,为制定战术提供依据。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和不同火灾场景特点,制定个性化灭火战术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战术方法和人员分工,确保战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灭火作战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设备和通信手段实时掌握火势、人员、装备等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战术策略,使战术始终适应火灾现场实际需求。

3.2 提升消防人员专业素养与应对能力的策略

定期组织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战术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系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典型火灾,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战术理解和应用能力。加大实战演练投入,开展模拟不同火灾场景的演练,增加演练随机性和复杂性,设置突发情况,锻炼消防人员技能、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培训、演练和案例分析培养消防指挥人员应急决策能力,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技术辅助决策。

3.3 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研发高性能消防车、消防机器人、防护装备等,提高装备射程、喷射高度、防护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智能灭火系统、高效灭火剂、纳米灭火技术等先进灭火技术,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培训,使消防人员掌握操作方法,提高灭火效率。智能灭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火灾情况,一旦检测到火灾,系统自动启动,利用高压水雾或其他灭火剂进行灭火。例如,在一些大型商场和写字楼中安装的智能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及时响应,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注重消防装备与先进灭火技术融合,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使装备与技术更好匹配,提高协同性,实现灭火作战自动化和智能化[3]。

利用 VR 模拟训练提升消防人员实战能力。消防人员佩戴 VR 设备,能够在虚拟场景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各类复杂火灾场景,如高层建筑火灾中的浓烟环境、石油化工火灾的爆炸危险等。在模拟实战中,消防人员可以进行灭火操作、救援行动演练,积累经验、提升应对能力。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传统实地训练的成本和风险,还能让消防人员在安全环境下反复演练,为应对真实火灾做好充分准备。据统计,经过 VR 模拟训练的消防人员,在面对真实火灾时,决策速度平均提高了 20%,操作失误率降低了 15%。

3.4 优化指挥协调与团队配合机制

建立统一高效的消防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减少不必要的指挥层级,让指令传达更迅速。不同地区和部门间建立联合指挥机制,加强指挥体系的衔接与协同,在大型火灾救援中,整合各方力量,实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加强消防队伍内部团队协作训练,拓展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建立考核机制,将团队协作能力纳入绩效考核,激励队员重视团队协作,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配备先进通信设备,加强网络建设,制定通信规范流程,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指挥失误和行动不协调,保障灭火行动顺利开展。

四、灭火实战应用中战术优化的实施路径

4.1 建立科学的灭火战术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灭火战术评估体系,是提升灭火作战效能的关键环节。首先,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将灭火效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消耗等纳入评估范畴,考虑不同火灾场景特点,为各指标设置权重。比如,在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权重可适当提高;而在森林火灾里,灭火效率和资源消耗则更为关键。通过这种方式突出重点指标,确保评估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在评估方法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现场评估与事后评估相结合。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灭火时间、用水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专家评价和现场观察。专家凭借专业知识判断战术运用的合理性,现场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全面评估灭火战术实施过程和效果。最后,充分利用评估结果,将其作为改进战术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消防人员素质的依据。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战术策略,改进装备技术,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灭火作战效能,更好地应对各类火灾挑战[4]。

4.2 加强消防队伍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强化消防队伍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对提升灭火救援能力至关重要。在与公安、医疗等部门联动方面,构建完善的应急联动机制。当火灾发生时,公安部门迅速行动,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保障消防车辆和救援物资顺利抵达现场,为灭火救援工作创造安全有序的外部环境。医疗部门则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和转运准备,确保受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的医疗救助,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与企业、社区的合作同样不可或缺。通过联合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向公众普及火灾预防知识、初期火灾扑救方法以及逃生自救技能,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制定火灾预防和应对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火灾防控的良好局面。建立跨区域救援协作机制也是应对大规模火灾的重要举措。不同地区消防队伍加强协作配合,在面对重大火灾时,能够迅速调动周边力量进行支援,实现消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应对大规模火灾的整体能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3 推进灭火战术的信息化建设

在灭火战术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构建全面的火灾信息数据库是关键一环。该数据库整合火灾案例、风险评估数据、装备信息与技术资料等多源信息,借助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深度剖析其中蕴含的规律,为灭火战术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消防指挥人员可依据这些数据,更精准地规划灭火行动,提高作战效率。先进的信息化指挥系统的应用,为灭火作战带来了质的飞跃。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火灾现场的动态信息。通过这些技术,指挥人员可以对火灾现场进行精准定位,清晰掌握火势蔓延方向、周边环境等关键态势,从而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指挥决策,实现灭火资源的高效调配[5]。

五、结论

本文围绕灭火实战战术优化展开研究,阐述常见灭火战术及其在不同场景的运用,通过典型案例凸显战术选择重要性,剖析战术优化面临的挑战,从火灾场景分析、人员能力提升等维度探索优化方向,提出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等实施路径。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灭火战术中应用前景广阔,能精准分析火灾规律、实现决策智能化。还可研究 VR、AR 技术在消防训练和实战指挥中的深度融合,以优化灭火战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尚国平. 浅谈灭火救援实战中消防设备的应用与战术实践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 (12): 231-233.

[2]刘领. 二四训练法提升消防实战灭火训练的效果研究 [J]. 水上安全, 2023, (07): 125-127.

[3]张超. 加油站爆燃事故灭火救援战术训练模式研究 [J]. 今日消防, 2023, 8 (04): 29-31.

[4]黄敏,张闽泉.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在灭火实战的应用效能研究 [J]. 消防界(电子版), 2023, 9 (07): 104-106.

[5]崔海龙. 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战术意识培养 [J]. 消防界(电子版), 2021, 7 (10): 91-92.

作者简介 姓名: 张大鹏 性别: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1984.3 籍贯:北京海淀 职务/职称:丰台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灭火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