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业”培育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路径及优化策略
廖紫冰
湖北武汉 430062
作者介绍:廖紫冰,1998年7月生,助教,湖北大学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
【课题项目】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依托学科特色培育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路径研究”(编号:2024YGSZ017)。
摘要:研究生党支部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自2018年实施“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以来,全国涌现出一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提供引领示范和路径指导。目前,通过多案例分析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路径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当前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尝试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构建分析框架,并结合多案例分析,提出需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党员效能、找准规范特色、发挥良性循环来实现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 同时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行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党建+专业、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多案例分析
一、引言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对应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方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简称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选育典型是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的切入点,宣传推广是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的着力点,引领带动是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的落脚点。
目前,关于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在宏观层面,黄宝印、高扬[参考文献
黄宝印,高扬.研究生党建双创要立样板、树标兵、育新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20-22.]从开展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的实施背景和重要意义着眼,对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提出立样板、树标兵、育新人的指导性要求。董羽[董羽.“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微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0):42-44.]通过对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纵向支部、盯紧关键少数、推进深度融合等角度探究其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中观层面,卢文玉、陆赵情等[卢文玉,陆赵情,陈李斌,等.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4,(09):13-15.]从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组织体系、运行载体、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探究两者促进的作用机制。在微观层面,贾梨淙、韩晶晶[贾梨淙,韩晶晶.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专业融合——以浙江理工大学“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例[J].文教资料,2019,(34):170-171+169.],房良等[房良,马静,李扬.新时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3,(Z1):44-47.]分别以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例,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提供有效路径。综上,当前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研究目标明确、面向完整,但是单案例分析存在推广性、普适性不足的局限。因此,本文通过对相近学科门类的多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厘清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路径, 同时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持续化进行探讨和展望。
二、分析框架
培育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长期系统工程。在自上而下层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支持、有效资源的分配;在自下而上层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需要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支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围绕支部建设“七个有力”标准。一方面,确保支部制度规范、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规范落实,支部主题党日严格规范,党员发展扎实有效,党员监督有力。另一方面,需打造特色活动,实现组织有力、宣传有力、凝聚有力、服务有力。
同时,研究生支部建设还存在正反馈机制。在上级高度重视、党员内生动力强,支部建设规范化、特色化的基础上,党支部能够积累一定的荣誉,而这些荣誉积累可以对资源分配、党员自我效能感产生正向反馈作用,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助推打造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三、案例呈现: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析
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将公共管理学科门类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路径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所属学科门类为公共管理学、政治学且目前仍在建设中的标准,从全国前三批 “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中筛选出四个符合要求的研究案例,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党支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箴”硕士生党支部。
多案例比较研究能够应用“复制逻辑”,通过类似准实验的逻辑框架,识别潜在的因果关系,并提高案例研究的外部效度,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稳健性和精炼性。[刘凤,傅利平,孙兆辉.重心下移如何提升治理效能?——基于城市基层治理结构调适的多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04):24-35+169-170.]本文搜集四个支部在申报“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之前的相关报道、资料等,通过对比分析,对四个案例建设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过程进行呈现。
(一)顺势而为型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党支部依托学科教师承接的国家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项目,进村入户开展社会调研;倾听民声做好政策宣讲;攻坚克难进行暖心服务。考察86个乡镇,500多个村,实地调查7000多户居民,完成7项脱贫攻坚的横向课题和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报告14份,支部党员发表精准扶贫权威期刊论文1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2篇,切实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事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该支部党员投身抗疫一线,主动参与所在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智慧力量。
在获奖荣誉情况方面,2019年,行政管理研究生党支部获评天津市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李永俊荣获天津市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
(二)全能综合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公共行政系和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在“党建+业务”“党员+群众”“支部+支部”方法论的指引下,注重公共管理理论与国家治理实践的结合,建设科研服务型党支部;支部党员扎根基层探究中国命题,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主题开展系列社会调研,建设实践调研型党支部。同时,该支部参与学校开展学生党支部“共行计划”项目,依托公共管理学科优势积极与基层党政部门开展支部共建。建立“学习路上SJTU”党史理论学习平台,开设微党课。
此外,2017年12月,教育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参加该支部活动,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该支部积极部署动员、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组织生活会。
(三)体系健全型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党支部探索“四微一体”党建模式,通过微党课、微记录、微论坛、微旅行,将支部活动与党员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激发支部活力。该支部以“党建+学术”增强组织凝聚力,开展学术沙龙、邀请支部学术典型分享学习方法及论文写作方法,以“党建+服务”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群1+1”制度:每名党员联系2-3位研究生,向他们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并帮助其解决困难,重视社会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联合校内党支部、党员组建“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开展多场线上疫情专题宣讲、政策宣讲等。
在获奖情况方面,2019年,该支部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党支部”。支部成员在国内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名党员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重要学术课题研究;多名党员主持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及暑期社会实践项目,11名党员获郑州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3名同学参加论文宣讲并获得“最佳宣讲人”。
(四)构建品牌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箴”硕士生党支部依托“国箴务实”党建平台建立,围绕国箴务实党的创新理论系列讲座、国箴务实学生党建课题研究、国箴务实系列论坛研讨会、国箴务实党的理论宣传等推动党建活动和学科建设深度融合。该支部制定三级推优制度、五维考核标准,立体式、全过程培养考核,确保党员发展从优从严;与学院党委委员结对,参与学院双周党员骨干培训沙龙、理论学习导览47次,与校内外党支部联学共建;开展党员群众“1+1”结对,服务烈士后人、国歌馆志愿讲解等项目。
在获奖情况方面,该支部组织1台微党课话剧、1场红色展览辐射近千人,形成30万字的党员读书笔记、11本专题学习手册、4项党建课题,主题党日案例3次获评校级优秀,连续3次获评复旦大学研究生示范党支部。
四、案例解构:多案例的对比分析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深刻体现了领导重视对于事项的推进作用。四个案例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中,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资源配置的倾斜。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首先需要引起领导对于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重视。
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需要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自”合力机制[沈仕雄,孟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自”合力机制的构建[J].领导科学论坛,2014,(19):47-49.]。研究生党建需要提高研究生导师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研究生党支部建在课题组、导师组上,推动科学研究与党建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生从单维度养成到多维度成长亟需构建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合力机制[许慧霞.制度规约下研究生思政教育合力机制的建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05):94-98.]。
(二)深化实践探索,提高党员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积极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组织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党员自我效能感,能够对党员主动参与党支部建设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党员是研究生群体中的先进群体,高校要以党建引领研究生专业志趣、引导研究生坚定学习志向,使其专业学习研究更有目标,以专业学习和应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青年担当。[亓彦伟,权灿,张贝思.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的实践探索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24-27.]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发挥朋辈榜样的力量,在支部内部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将研究生党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躬耕实践中进一步涵养家国情怀,加深服务社会的信念,切实提升党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推进支部建设,找准规范特色
四个案例充分体现规范化、特色化对于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在规范化建设上,需要对标对表“七个有力”标准,健全组织架构,定期开展培训,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考核制度落实,搭建线上平台规范档案管理。在特色化打造上,一方面,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微党课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红色实践基地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党建+专业”深度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将国家政策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集中研讨;同时,可以依托导师课题组,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基层志愿服务,撰写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实现成果转换。此外,可依托学院学术论坛平台重构研究生党支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学术性和专业化。
(四)健全反馈机制,发挥良性循环
通过对四个案例的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后都有了一定的荣誉奖项积累,而这些荣誉和奖项的积累能够对“资源配置”、“党员自我效能”等产生反哺效用。从荣誉奖项积累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来说,党支部前期建设成果越显著,说明其建设样板党支部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力分配和有效资源的优先配置。从荣誉奖项积累对于党员自我效能的作用来说,党支部的荣誉能够提升党员对于组织身份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其产生参与党支部建设的内生动力。
前期党支部建设的荣誉奖项对于党组织、党员、资源等的正向反馈机制,能够再次作用于党支部后期建设,发挥良性循环效应。
五、未来展望: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路径优化
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已开展三批,实现了“摸着石头过河”到稳中求进的转变。目前,已立项的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存在建设不持续、发挥作用不足等现实情况[彭飞燕.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引领示范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26):169-172.],如何更好发挥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下一步研究方向。
从建设持续性来看,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需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与本科生培养不同,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提升。因此,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需结合学科定位及现实背景,找准学科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契合点,聚点发力,久久为功。例如:近年,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可以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基层调研、撰写研究报告、促进支部共建。同时,研究生党建工作应当与研究生思政工作紧密结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研究生党建的温度和吸引力,创新学习模式,开展研究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党建活动,促进党支部内涵式发展,发挥研究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从示范作用的辐射性来看,目前,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一方面,立项的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自身需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典型经验“走出去”,提升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验收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交流平台开展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交流,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需以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为契机,建立本土的工作交流平台,将典型经验“引进来”,促进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示范作用发挥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