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打造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康复青年主力军

作者

程元辉 张旭阳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沙坪坝区 400030;重庆沐家康养生保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沙坪坝区 400030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青年,康复的发展也需要青年力量的加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担当有专业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校园活动建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推进教育模式改革,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敢说话;有能力,敢担当的新时代康复青年。

关键词:新时代;复合型;康复;青年主力军

新时代的中国繁荣昌盛、充满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预示着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可逆转的阶段。青年一代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盛世中华,青年一代风华正茂,新时代康复发展也同样需要青年一代的不断推进。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先锋队,建设中国的后备军,我们必须打造一直属于康复自己的青年团队,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康复青年主力军,为中国发展赋能,为中国康复发展赋能。

1 打造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康复青年主力军的必要性

1.1 明确了目标方向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而康复行业对于未来医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也同样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医学,是重要的医学组成部分。而面对新时代的变迁,未来医学体系该如何发展,康复行业该如何发展,康复行业在医学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所有的答案均是由青年一代来作答。我们必须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时刻清楚,人民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共产党需要什么。康复青年是未来发展的后备军,是创新时代的先锋队。党和人民同样也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为此培养一批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人才,打造康复青年主力军,已成必然之势。

1.2 推进了康复发展

高校培养的康复专业人才对于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拥有我国传统特色优势的中医康复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现阶段康复医疗行业的核心手段,也收获了人民们的一致好评。而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致残率上升、残疾人数增加、人民健康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驱动下,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群体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超4400万人,并有近3亿的慢性病患者[7]。但康复行业却面临着起步晚,人才缺,行业发展不全面,健康企业乱象等问题。使得康复行业发展滞后,落后于国外十几年。为改善人民健康素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伟大号召,康复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1.3 坚定了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是坚持共产党领导,贯彻共产党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本身能力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加之现代主义思潮和西方思潮呈现出好坏交织的局面,学生们的思想逐渐受到影响。受新媒体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及冲击,信息化发展迅速,各种新闻故事被更多的人看到。但同时,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得许多信息被人们断章取义,曲解捏造。很多学生无法甄别出正确信息,被各种虚假,负面的信息蒙蔽。同时抵御不了各种不良诱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出现盲目跟随,随心所欲等行为,甚至出现“键盘侠”“网络暴力”“网络爆破手”等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以及他人生活的行为。

2 打造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康复青年主力军所面临的困境

2.1 认识程度不够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除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外,更多是思想教育。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浮现也使得思想引领变得难以推广。出现了“不催不做,不赶不急”的惰性工作模式;“十万火急的下任务,然后石沉大海,待火烧眉毛却又从新返工”的荒唐闹剧;“无利不起早”的利己主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归根究底,就是认识不够的问题。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培养一定要是以身作则的,是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起,和同学们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而很多高校的工作者们,脱离了同学,脱离了党立德树人的主导思想。听不到同学们的呼声,看不见已经存在的问题,将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只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没有爱国情怀就不要入党,没有奉献精神就不要教学。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培养,是一个伟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一线工作者们更多是付出与耐心以及坚持为党育人的恒心。

2.2 落实效果不好

健康中国的不段推进,爆发了一股“科普热”。许多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以及各类生活中普通的群众,纷纷投入到全民科普的浪潮中来。同时借着愈演愈烈的“新青年”思潮的涌动,各高校,各医院,各政府机关,均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此次科普活动的推广无疑是增强学生专业能力,拓宽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好时机。各高校也纷纷出手,各类活动精彩非常。可经过对相关活动策划与学生管理的分析,各高校均存在项目落实不到位,活动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依然采用按照程序填个表,灌输说教上节课的方式。和学生们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所不符。新时代的青年已不再是颓废的,软弱的。他们摆脱得了冷气,接受得了新事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爱国,更有斗志。在思维活跃的他们面前,单一的,沉闷的活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拥有更多活力的他们。教育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 打造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康复青年主力军的策略

3.1 赛教融合,项目辅佐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一个优秀的康复治疗师,一定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无论是对患者的问诊,评估,还是治疗,都需要丰富的康复知识以及规范的检查治疗操作。其中康复技能比赛的推进,使得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很好的调动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不仅能检验实践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熟悉专业标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教师奠定教学改革基础。

除此之外,各种课题以及科研项目的开发,也给予了学生们更多机会。实际上各类项目最终的服务对象仍然是人民大众或学生自身,需要有同学们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听到他们的声音,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也是一次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机会。项目推进的同时,培养他们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积累实践经验,并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管理运作体系,逐步成长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3.2 校企合作,输出人才

专科高校多以技能培养为主要重心,在教学上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毕业实习、工作发展紧密联合在一起。重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与医院、企业、康复机构等多种途径合作,采取校企结合的形式,拓宽学习资源,具体化学习内容。利用医院、企业的设备及技术条件,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脱离出来,将以后需要工作的地方作为教学课堂,现场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讲解解决问题。在疫情当下的现在,学生多不能离开校园。老师可以收集第一手的临床资料,现场模拟各种治疗场所,并由同学进行相关的演练,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调动课堂互动性。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灌输者角色中跳出来,向职业和技术的引导者转换,课堂教学以工作任务内容为主,促使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会主动学习[10]。将医院、企业中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管理,给予学生真实的任务内容,用实际工作带动学生学习,用真实案例贴合实践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实践者。

3.3 改革创新,多元互通

康复专业因其属性的特殊性,现阶段对其的定位仍然存在问题。虽然被定位为医学技术人员,但康复所能做的远不止做技术手法这么简单。康复具有一整套独特的运行体系,可以弥补临床医学所不能开展的治疗内容。加上国内的康复发展一直落后于国外,同时康复十分依赖于仪器,而各种仪器是基层医院,甚至大型医院所承担不起的。使得康复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甚至将其边缘化。而中国所特有的中医康复理论是十分成熟且成效显著的,相比于外国占据更大优势。因此,康复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医思想,即弥补了康复之不足,又促进了康复在中国的发展。

4 结束语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新时代的康复青年,也应更加自信自强。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广大中国青年该有的使命。各高校也应积极投入到为党育人工作当中,带领各位教育工作者们一起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进程。广大康复青年学生,也需要保持家国情怀,永葆青春热情,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07-09).

[2] 周钊和.我国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4):101-104

[3] 陈卫平.创新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13-14.[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程元辉(1986—),女,重庆人,医学硕士,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任教师,中级职称,临床医学院妇儿康复党支部书记,从事中医康复,产后康复研究。

通讯作者:张旭阳(1999—),男,安徽阜阳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运动康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