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其质量提升策略

作者

耿志勇

21072619870915331X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指出预算方法、设计、材料设备预算及施工过程中的概预算管理,均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作用。同时,分析当前工程概预算存在整体设计不足、预算方法滞后、工程量与招标不确定等问题及其负面影响。针对性提出提高人员素养、采用现代化编制方式、明确编制依据等提升策略,旨在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工程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影响分析;质量提升;预算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工程造价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工程概预算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基础,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其编制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与项目的经济效益。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日益复杂,对工程概预算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1.1 预算方法对造价的影响

工程概预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造价的准确性。当前常用的预算方法包括定额计价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 。定额计价法以国家或地方统一规定的定额标准为依据,虽操作简单,但难以适应市场价格波动和施工技术的变化,容易导致预算与实际造价脱节。例如,某市政道路工程采用定额计价法编制概预算,因未及时更新定额中的人工、机械单价,最终实际造价超出预算 15%。相比之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更具灵活性,能反映市场实际价格,但对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1.2 预算设计对造价的影响

工程概预算的核心在于预算设计,这项工作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工程成本。作为预算设计本身就需要根据工程实施的需求和工程施工的条件情况进行全覆盖式、系统性的成本预算设计。然而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对项目的不深入调研导致了设计方案与施工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离程度较大。比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在概预算设计过程中,由于对建筑功能需要没有考虑到位,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预算费用增加了,最终致使工程实际造价超过了原计划预算20%以上。

1.3 材料设备预算对造价的影响

材料设备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预算费用是否准确影响着工程造价。一是因材料设备市场价格变动较快,如果其预算编制过程中未合理考虑价格情况,极易导致编制价格不足,例如,某一住宅项目在对其进行概预算编制时,不能考虑钢材价格大幅度攀升,给其材料价格造成的施工期间成本增加,导致造价增加,超支成本。二是因材料设备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等多方面原因会影响造价,在其预算编制过程中,材料设备价格高或质量低是由预算编制人员对其市场情况不了解导致的,选择价格高或低的材料设备,既增加了成本,也不利于其工程的质量。

1.4 施工过程中概预算对造价的影响

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概预算执行的最核心阶段,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的成效。施工人员的素质状况参差不齐、施工图纸发生变化、施工项目新增、工程建设期间相关管理人员未能有效掌控施工成本,都会致使工程造价出现偏差。例如,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施工人员自身对施工技艺不熟练而造成工程返工的现象,增加了人工以及材料方面的成本;如果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图纸以及工程新增造成的工程量增加未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也会造成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失控。

二、当前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工程造价的负面影响

2.1 预算整体设计与综合意识不足

一些工程在概预算设计中缺乏整体设计的理念,在概算预算的编制上只顾及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施工项目直接成本,而缺乏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考虑以及项目后期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考虑,造成项目概预算设计与投资行为偏离,项目工程造价随项目建设推进而上涨,工程造价投资无法达到投资的预期效果。

2.2 预算方法与施工设计不完善

预算采用的方法陈旧落后,与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步伐不相符合。少数预算编制人员还延续着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并未掌握新的计价方式与手段,这就导致其编制的预算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再有预算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施工设计不完善,设计单位在施工设计方案环节往往对施工现场的现状掌握不透彻,设计方案缺乏实用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时有改动,造成施工设计预算失去了有效的控制。

2.3 工程量与工程招标的不确定性

准确的计算工程量是工程概预算的前提,但由于工程量计算的规则不统一、计算水平不同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量计算存在较大的误差。例如,在某项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因工程量计算存在较大误差而导致的中标与造价存在较大差距而造成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害。同时,工程的招标管理制度不合理,存在一些围标和串标的行为,造成中标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施工的成本,给工程造价增添了更大的风险。

三、提升工程概预算质量的策略探讨

3.1 提高相关人员职业素养

加强对编制概预算工作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其工作中的专业性和业务水平。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学习新的预算方法和计价规则以及预算编制等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工作人员随时关注预算行业的动态信息。注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增强工作时的敬业精神,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

3.2 采用现代化概预算编制方式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计算速度快、数据准确、易修改,在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上较人工操作更有效率。BIM技术在工程概预算中的应用,可在三维建模的同时能够进行工程量自动算出、成本的动态分析,从而减少人工误差、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明确编制依据与控制造价

编制工程概预算之前一定要熟悉项目的工程概况、施工条件及技术要求,把握好相关的法律法规、计价规范及标准,严格按照编制程序和方法进行预算编制,使编制依据充分,计算正确。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加强成本的控制,认真分析测算各项费用,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3.4 掌握市场动态与调整差价

建立市场价格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密切关注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通过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参与建材展会等活动了解一手的市场信息。在预算编制中结合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科学确定材料设备价格,并编制好价格调整方案,随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调整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预算更加准确和适用。

3.5 严格校核及审核制度

完善工程概预算的校核、审核制度,明确校核、审核内容、流程、职责。工程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先由编制人员进行自校核,核对计算过程和数据是否无误。再由专业审核人进行全面审核,主要审核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费用项目是否齐全等。

结语

工程概预算贯穿项目全程,从预算方法到施工管理各环节均深刻影响工程造价。当前存在设计不足、方法滞后、管理疏漏等问题,导致造价失控风险增加。通过提升人员素养、革新编制方式、强化过程管控等策略,可有效提高概预算质量。未来,随着行业规范与技术发展,工程概预算将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忠.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其质量提升策略[J].投资与创业,2025,36(06):94-96.

[2]张晓明.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其质量提升的策略[J].科技风,2013,(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