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影响因素识别
姜璐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
摘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识别与分析。通过调研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收集多个地铁应急救援案例、访谈地铁公司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利用网络资源,形成约两万字的资料库。经过开放性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步骤,深入剖析了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的影响因素,包括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应急物资和设备性能、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与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应急演练以及辅助支持等七个主范畴,为地铁应急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地铁;应急救援;因素
1 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影响因素识别
1.1 扎根理论基本原理
Glaser和 Strauss于1968年首次提出了扎根理论这一研究方法[1],如今这一方法已发展为成熟的定性研究手段,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扎根理论通过一套从原始数据中构建理论的步骤,紧密结合了实证研究与理论构建,使研究者能够通过对实证数据的系统分析来发展概念并构建理论[2]。其具体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文本资料收集、开放性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3]。这种方法能够揭示现象或事实背后的规律和价值,适用于探讨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能力影响因素。
1.2 扎根理论用于应急救援因素识别的可行性分析
在应急救援领域,扎根理论能够有效识别和分析影响救援工作的重要因素,包括人员、资源、环境、决策和时间等变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扎根理论强调灵活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开放式访谈、观察等方式,这些方法能够直接反映现场情况,尤其是在应急救援中,能及时揭示被忽视的因素。扎根理论的另一个优势是其对应急救援中多方因素的综合分析。在救援工作中,涉及指挥、资源、灾民、环境等多个层面。扎根理论通过系统的编码过程(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有助于整合这些不同的信息,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为应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4]。
1.3 使用扎根理论进行应急救援因素识别的过程
1.3.1文本资料收集
首先对南京地铁运营公司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地铁企业在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关键挑战和实际操作,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的策略。与此同时,收集了多个具体的应急救援案例,包括北京地铁“7·21”暴雨应急救援、广州地铁“8·4”供电故障应急处置、上海地铁“9·28”设备故障等案例,这些案例为文本资料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性,便于通过扎根理论归纳总结应急救援的影响因素。在完成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开展了与地铁公司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访谈形式以面对面或电话形式为主,目的是补充调研过程中未涉及的细节和行业前沿经验。此外,还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了广泛搜索,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杂志、新华网等发布的应急救援报道,及地铁公司官方网站,如北京地铁公司(www.bjsubway.com)、上海申通地铁集团(www.shmetro.com)、广州地铁公司(www.gzmtr.com)等。通过这些网站获取了与地铁应急救援管理相关的新闻、公告和报告,进一步充实了文本资料。最终,整合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文本资料,形成约两万字的资料库,为下一步的扎根理论编码奠定了数据基础,并为构建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1.3.2 数据分析
(1) 开放性编码
首先对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将文本资料直接导入到 NVivo 12.0 软件中。此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对文本信息进行分解,重新建立概念,从而构建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影响因素的总体框架。基于研究目的,编码过程围绕地铁应急救援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展开,对文本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和调整,将原始资料概念化,并结合研究目的剔除不符合要求或出现频率较低的概念,对得到的有效概念进行梳理。最终共得到32个概念,如表3-1所示。
(2) 轴心编码
开放性编码仅仅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描述,未能展示概念间的复杂关联。轴心编码则通过构建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相似性等,重新组织数据[5]。因此,在初步识别出高铁企业国际声誉提升策略框架的概念后,进一步进行轴心编码,以便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轴心编码的过程中,每次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探索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例如,选择“关键设备数量充足”为关联的基点,“设备种类多”同样反映关键设备数量充足,因此将其统一为一个副范畴。重复这个过程,完成对32个初始概念的轴心编码,最终得到27个副范畴,如表3-2所示。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扎根理论中的第三阶段编码,建立在开放性编码和轴心编码的基础上,旨在识别核心范畴,并探讨核心范畴与相关副范畴之间的关系。表3-3列出了选择性编码识别出的副范畴和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选择性编码过程中,从地铁应急救援的不同环节出发,建立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应急物资和设备性能、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和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应急演练、辅助支持七个主范畴。其中应急队伍救援能力都与地铁应急救援队的能力有关,具体包括“应急队伍稳定性”、“应急队伍职责明确”、“应急队伍业务技能”、“应急队伍协调沟通”。应急物资和设备性能都与救援物资和救援设备的性能有关,具体包括“资源需求分析”、“资源储备”、“关键设备数量充足”、“设备维护”、“资源布局”、“外部协议”。应急组织体系包括“组织框架完善”、“部门应及职责明确”、“与地方应急体系统一性”。应急预案与管理包括“应急预案完备性”、“应急预案规范性”、“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应急预案指导和完善”。宣传教育与培训包括“培训范围全面性”、“培训质量”。应急演练包括“演练项目多样性”、“应急演练频率”、“演练效果”。辅助支持包括“应急专项资金”、“专家智库”、“监控监测通讯系统”、“外部辅助力量实效性”。
(4)理论饱和度检验检验
扎根理论的特点决定了其理论饱和度检验通常较为主观,目前尚未有学者提出普遍接受的客观标准来评估扎根理论的饱和度。为确保扎根理论的结论尽可能贴近现实,本文采用了侧面验证的方式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扎根理论的理论饱和原则强调数据收集与分析的紧密关系,每一轮数据处理和分析都旨在形成初步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后续的抽样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这些假设。在处理1/3文本资料时,按照相同的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发现模型中没有出现新的概念或范畴,主范畴内部也未产生新的理论见解。因此,可以认为“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已经在理论上达到饱和,数据收集不再需要继续进行。
2 结语
本研究依托扎根理论,系统识别并深入分析了地铁运营期应急救援的影响因素,通过细致的文本资料收集与多轮编码(开放性、轴心、选择性),并辅以理论饱和度检验,成功构建了地铁应急救援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坚实可靠。研究揭示,地铁应急救援能力主要受七大主范畴影响,包括应急队伍救援力、物资设备性能、组织体系、预案管理、宣教培训、应急演练及辅助支持,其中应急队伍的稳定、职责明晰、技能熟练及沟通顺畅,物资设备的需求分析、储备充足、数量功能、维护保养、布局合理及外部协议,组织体系的完善、职责明确及与地方应急体系的融合,以及预案的完备规范、宣教培训的广泛深入、演练的多样高频、专项资金的保障、专家智库的支持、监控通讯系统的健全和外部辅助力量的有效协同,共同构成了地铁应急救援能力的坚实基石(见图1)。
参考文献:
[1]GLASER B G, STRAUSS 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New York: Aldine, 1967.
[2] 尹贻林, 徐志超. 工程项目组织中信任状态的发展与演进:中国管理情景下的探索性
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7,31(2):74-83.
[3]张冉. 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社会组织品牌外化理论模型研究[J]. 管理学报, 2019, 16(4):569-577.
[4]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Case of China." 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23(2), 97-105.
[5]张冉. 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社会组织品牌外化理论模型研究[J]. 管理学报,2019, 16(4):56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