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与经济评价
王冰
370829198608212930
摘要: 在采矿工程领域,随着矿产资源日益稀缺与全球对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成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路径。本文深入剖析传统矿产开发模式下资源浪费现象及成因,阐述综合回收技术涵盖的共伴生资源协同提取、尾矿与废石资源化、低品位矿石高效利用等核心要点;详细介绍从地质勘查精准化、选冶工艺创新优化到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的全流程技术策略;同时,直面技术研发投入大、市场价格波动、环保成本攀升等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为采矿工程从业者提供深度技术指引,助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动矿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一、引言
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其供应保障关乎各行各业兴衰。然而,历经长期大规模开采,易采易选的富矿资源渐趋枯竭,传统粗放式开发模式弊端尽显,大量共伴生资源被遗弃于尾矿、废石中,低品位矿石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还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究与经济评价,恰似为矿业可持续发展 “量体裁衣”,精准挖掘资源潜力,权衡技术经济可行性,是当下及未来采矿工程领域的核心攻坚方向。
二、传统矿产开发模式下资源浪费现象及成因剖析
(一)共伴生资源遗弃
许多金属矿、非金属矿中蕴含多种有价元素,如铜铅锌矿常伴生金、银、镓、锗等稀贵金属。但传统选冶工艺多聚焦主矿种,受技术局限、成本考量,未能充分回收伴生元素,使其随尾矿废弃,资源流失严重,如部分铅锌矿尾矿中金、银含量达工业品位下限,却未有效提取。
(二)尾矿与废石堆存
矿石采选后产生巨量尾矿、废石,长期以来,企业多采取露天堆放方式,占用大量土地,且在雨水冲刷、风化作用下,其中有害物质渗入土壤、水体,污染环境;同时,这些废弃物中残留的可利用资源被尘封,未实现二次开发,如铁尾矿中含有的铁、硅、钛等成分未得到资源化利用。
(三)低品位矿石闲置
随着开采深入,低品位矿石占比增大,其开发需更高技术投入与成本,因经济账难算清,不少矿山放弃开采,任其沉睡地下,造成资源潜在浪费,如一些低品位铜矿石,含铜量接近边界品位,因现有技术难以经济高效回收,未纳入开采计划。
三、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核心要点详述
(一)共伴生资源协同提取
1.联合选冶工艺创新
针对复杂多金属矿,研发新型选矿药剂、优化工艺流程,实现主、伴生元素同步富集分离。如采用重选 - 浮选 - 磁选 - 电选联合工艺处理铜铅锌多金属矿,通过精准调控各环节工艺参数,依次分离铜、铅、锌精矿,同步回收伴生金、银,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 20% 以上。
2.生物冶金技术拓展
利用微生物氧化、还原、溶解特性,处理难选冶矿石与尾矿,浸出其中有价金属。嗜酸硫杆菌用于硫化矿浸出,从低品位铜、镍矿中回收金属,工艺环保、能耗低,拓展共伴生资源回收边界,尤其适用于贫矿、复杂矿。
(二)尾矿与废石资源化
1.尾矿再选与深度加工
对尾矿二次选冶,采用高梯度磁选、细粒浮选等技术,回收残留金属;剩余尾矿用于制备建筑材料,如微晶玻璃、陶瓷、免烧砖等。铁尾矿制备的微晶玻璃兼具装饰与高强性能,实现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减少尾矿堆存量,降低环境风险。
2.废石回填与综合利用
将废石破碎、筛分,作为井下充填材料回填采空区,控制地表塌陷,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部分品质优良废石加工成骨料用于混凝土、道路基层,如花岗岩废石制成建筑骨料,强度满足标准,替代天然砂石,节约资源。
(三)低品位矿石高效利用
1.堆浸与原地浸出技术
针对低品位氧化矿、次生硫化矿,采用堆浸、原地浸出工艺,通过喷淋浸出剂,使金属离子溶出后回收。低品位金矿堆浸技术成熟,利用氰化物或非氰浸出剂,在堆场低成本提取黄金,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矿石搬运、破碎成本。
2.智能分选预富集
运用 X 射线荧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智能分选技术,对低品位矿石预先分选富集,剔除废石,提高入选矿石品位,降低后续选冶成本。智能分选设备依矿石元素特征快速判别,精准分离,为低品位矿石经济开发开辟新路。
四、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全流程策略阐述
(一)地质勘查精准化
采用高精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如三维地震、瞬变电磁、高精度光谱分析,精细探测矿体赋存形态、共伴生元素分布、矿石品位变化,构建数字化地质模型,为综合回收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确保开采过程靶向明确,资源不遗漏。
(二)选冶工艺创新优化
基于地质勘查结果,实验室模拟与现场工业试验结合,持续改进选冶工艺。引入新型设备,如高效浮选机、高压辊磨机,提升处理效率;优化药剂制度,研发选择性强、环保型药剂,提高金属分离效果,降低药剂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选冶流程绿色高效。
(三)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智能化平台。实时监控采选冶各环节参数,如矿石品位、回收率、设备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调配资源;预测设备故障、市场价格波动,提前调整运营策略,保障综合回收效益最大化。
五、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面临挑战
1.技术研发投入大
综合回收技术研发需购置先进实验设备、开展长期科研攻关,涉及多学科交叉,资金需求大。如生物冶金研发需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技术支持,前期投入数百万,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制约技术推广。
2.市场价格波动
矿产市场受全球经济、地缘政治、行业供需影响,价格起伏大。综合回收产品因工艺复杂、成本结构特殊,受价格冲击更甚,如稀土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投资回收与持续研发积极性,盈利不确定性增加。
(二)应对策略
1.产学研联合与多元融资
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整合各方资源,申报联合研发项目,分摊成本;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风险投资,助力技术突破,如产学研协同攻克复杂矿选冶难题,获政策资金扶持。
2.市场风险对冲与价格联动
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建立价格预测模型,通过期货市场、长期合同锁定部分产品价格,对冲波动风险;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联盟,依据市场价格联动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规模,保障收益稳定,如稀土企业联盟应对价格波动。
七、结论
矿产资源综合回收技术与经济评价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 “双引擎”。攻克研发、市场、环保难题,精细打磨各环节技术细节,有望构建资源高效、经济稳健、环境友好的矿产资源开发新生态,为全球资源保障与生态守护注入磅礴动力,开启矿业绿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范继涛,朱勃霖.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的思考[J]. 中国矿业,2013(11):23-26. DOI:10.3969/j.issn.1004-4051.2013.11.006.
[2] 王海军,薛亚洲.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 矿产保护与利用,2017(2):1-5,12. DOI:10.13779/j.cnki.issn1001-0076.2017.02.001.
[3] 肖振.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探索与实践[C]//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2010:79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