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育技能的调查与研究
孟艳艳
商南县城关小学
一、前言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我校处于城中心,孩子上学都是车接车送,平时锻炼比较少。随着学生学业压力增加、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影响,部分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减少,体育技能发展受到制约。为了解小学生体育技能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本文开展了相关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 3-6 年级共 500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不同性别、年级和家庭背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小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日常体育活动时间、擅长体育项目、体育技能掌握程度等,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2 份,有效回收率 96.4% 。
2、访谈法:对 10 名体育教师、20 名家长和 50 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家庭体育支持情况及学生体育学习感受。
3、实地观察法:深入学校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现场,观察学生体育技能表现和体育教学实施情况?。
三、小学生体育技能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体育技能掌握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小学生在跳绳、立定跳远等简单项目上掌握程度较好,约75% 的学生能熟练完成基础跳绳动作;而在篮球运球、足球射门等复杂技能项目上,仅有 30%-40% 的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不同年级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存在差异,高年级学生在力量、协调性方面略优于低年级,但在柔韧性项目上表现较弱。
(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大部分学生每周参加体育课 2-3 节,但课外自主体育活动时间不足。调查数据显示,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 30 分钟的学生占比达 60% ,其中,学业压力大、缺乏运动场地和器材、家长不支持是主要原因。
(三)影响体育技能发展的因素
1、学校层面: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以体能训练为主,缺乏对专项体育技能的系统教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部分学校存在非专业教师代课现象,影响教学质量。
2、家庭层面:部分家长对体育教育重视不足,认为体育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家庭体育活动开展较少,缺乏运动氛围。
3、学生自身:部分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更倾向于电子游戏等静态活动;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体育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提升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建议
(一)优化学校体育课程
学校应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专项技能课程,制定科学的体育技能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定期组织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提升体育技能的平台。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专业体育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体育教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化发展。
(三)强化家庭体育教育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孩子体育技能培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支持。
(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如趣味运动会、体育社团等,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论
小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受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优化学校体育课程、加强师资建设、强化家庭支持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小学生体育技能水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小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