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探析

作者

刘萌

常州市香梅小学 213000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科教学从教师教学向学生学习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所谓学习中心指的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本文说明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内涵,分析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作用与优势,探讨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学习中心;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

前言:前置性作业指的是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旨在以作业为导向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学习中心理念强调育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基于学习中心理念设计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有利于使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更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促使学生以作业为导向进行预习性自学与思考,从而提升其自学能力,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做好铺垫。

一、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内涵

学习中心视角意味着前置性作业内容及形式的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成长;

“前置”一词意味着作业学习先于课堂学习,教师在学生尚未接触课堂内容之前对相关知识或逻辑进行提炼,并将其设计成堂前作业。它是一种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先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任务,是一种课前预学任务,同时也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学支架,引导学生以作业为导向对课文中包含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前置性作业形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能够逐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满足感。长此以往,能够不断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作用与优势

(一)提升学生兴趣及学习有效性

前置性作业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理念,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学习中能自主对课文中包含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思考和应用,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能够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激发其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此外,前置性作业能够强化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学生在作业内容的引导下,逐渐学会如何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如何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前置性作业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已经对相关知识和内容有所了解,就会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快速掌握课文知识和逻辑,提升自身学习有效性。

(二)扩宽学生知识视野

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学习中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来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吸收课本知识的同时以此为中心向外接触吸收其他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促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为学生进行高阶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前置性语文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前置性作业模式下,学生逐渐知晓自主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式,逐渐明了自主探索、自主思考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在长期的先预习再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习惯的形成能够为学生形成终身语文学习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

(一)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

1.学生中心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需要遵循学生中心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基本点构建作业内容及作业形式,唯有如此,才能使前置性作业中包含的所有元素与学生学情高度契合,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学习有效性。

2.针对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使前置性作业时应当遵循针对性原则,作业内容应紧密围绕课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作业内容应包含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预习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3.开放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使前置性作业时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不要过多地预设答案或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而应在作业学习中为学生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解读课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层次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当遵循层次性原则,考虑和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层次化学习需求的前置性作,确保每个层次的作业内容都能满足相关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避免因作业难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超前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当遵循超前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教师应提前布置前置性作业,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和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助力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6.趣味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富有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尝试设计查阅资料、想象画图、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等作业形式,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在作业内容中增加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7.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当遵循有效性原则,即前置性作业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作业量要贴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在保证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又要避免过度负担。此外,作业内容要紧密贴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前置性作业学习逐渐向成长目标靠近。

(二)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1.明确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目标

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学习是一种自学性学习,自学行学习活动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认为什么学及学什么,即要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学的纲领和指引,同时代表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标准,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为了获得什么样的能力而努力探索与学习。教师在确认前置性作业目标之前需要先对新课标进行学习研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依据课文内容设置明确的前置性作业目标。

以《花的学校》为例,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设置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如“落、荒、笛”等,能够准确理解这些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流利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总结课文主旨内容;提炼、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2)核心素养目标--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优美意境,培养自身审美素养;深度思考课文内涵逻辑,培养自身思维能力;仿写课文或对课文进行创编,培养自身语言应用素雅。以上学习目标既符合新课标要求,也贴合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2.增加前置性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体现的先学后教理念,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当有意识的增加作业内容或作业形式的趣味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接触到前置性作业的第一时间捕捉到其中蕴含的趣味,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和探索之中。首先,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避免设计过多背诵性和查找性内容,而应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使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学习过程中充分打开自己的大脑,释放想象力、创造力与逻辑能力,在尽情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过程中,收获与前置性作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形式时需要充分考虑作业形式的新颖性、创新性及实用性。以情境性作业、任务性作业等多样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打破学生盲从的学习思维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加前置性作业的综合趣味性,促使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前置性作业如下:(1)陌生词汇卡片游戏:教师制作并向学生发放写有“围裙”“火柴梗”“哆嗦”等陌生词汇的卡片,学生可以通过翻卡片制定同学快速认读、组词造句,在游戏式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生字词;(2)情境扮演作业:营造小女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出现幻想等情境,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沉浸在情境中进行分角色表演,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情感变化;(3)创意性作业:引导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进行续写或创新,如,引导他们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当今的中国,我国人民热情的帮助了小女孩,她平安的长大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插图,如鼓励学生将小女孩冷风中在街头卖火柴的场景绘画出来,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4)趣味问答游戏:将“小女孩擦燃火柴时出现了哪些幻想?”“你觉得小女孩为什么会幻想出这些场景?”等问题制作成卡片,学生通过抽卡随机回答问题,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你认为小女孩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等问题,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增强前置性作业内容针对性及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需要遵循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小学生群体间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学情有所了解,通过课堂小测验、AI智能分析、问卷调查、一对一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语言素材积累水平、阅读理解水平及写作水平,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设计恰当的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保持优势、补足不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如,教师通过测验和沟通了解到本班学生基本存在基础知识学习需求、深刻理解训练需求、作文训练需求等不同需求,从而基于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层次化作业。

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层次化前置性作业:A层次,基础知识学习作业:预习生字词,流利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了解课文大意;B层次,进阶型作业,对课文进行深度思考,分析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是不是因为它觉得自己还有价值,所以一直在努力的屹立着呢?C层次:拓展型作业,请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主题,使用并列结构,自行创作一篇童话故事。以上层次化前置性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布置层次化前置性作业时不应当提前为学生规划层次,而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中心地位,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其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

4.在前置性作业中体现先学后教思想

“先学后教”模式在流程上体现了学习的先后顺序,以学生学习为先导,以教师指导为补充,切实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先学,就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自我剖析和学习;而“后教”阶段,则是在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针对难点、重点和易错点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素养。这种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充分体现了学生中心思想。

教师以创新的方式设计作业,有利于提升前置性作业的效果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逻辑,促使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按序进行,整合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与探索等多种实践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前置性作业的形式可包括图表、作品展示及行为表现等多种类型,通过交流、体验、探索、反思及评估等环节,学生将逐步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的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教师可为基于先学后教思想设计前置性作业如下: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当以客观的视角看待中外关系,中外既有矛盾也有融洽之处,相互尊重与付出是构建良好中外关系的前提。过去,有这样一个外国英雄为我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白求恩医生。请你认真、深刻的阅读思考课文,了解白求恩医生对我们的付出,体会他身上的共产主义精神,以小学生的身份写一封信给白求恩医生,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与感恩。这一任务型作业看起来只是一个写作任务,但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因此是促使学生先进行阅读和写作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指导的先学后教式作业。

结语: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基于课标和教材明确前置性作业目标,基于目标进行作业内容和形式创新,基于学生实际学情为其构建层次化作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舒庭.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新课标理念的融合[J].  2025.

[2]管丹丹.慢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3):73-75.

[3]李光红.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质量[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