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冯睿琪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教育发展中心 016040
引言:
《2022 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布,为小学数学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根据这一新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为此,教师们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最终满足新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要求。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超越传统教材单元界定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内容连贯、主题明显、目标具体、容纳量大。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模式和学科的逻辑结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整合,将相似或相关的主题集中教授,实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这种教学模式不涉及对现有课程的重构,而是基于现有教材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大单元的结构也不是固定的,而是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设定。大单元教学可以采取知识的纵向组织方式,例如将不同年级教材中关于分数的概念、运算等内容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单元;也可以采取知识的横向组织方式,如结合小数与百分数,分数除法与比例概念等相似教学内容。大单元教学通常涵盖宽泛的概念、广泛的任务和主要的主题,教师在实施时需以宏观的概念进行整体规划,以重要的任务推动教学,最终实现主题的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以提升学科素养为核心,教学设计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增长和技能的发展,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从而实现“整体效应超出部分之和”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并强化核心素养的实现。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理清思路,多维度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核心场所,而活动的设计则构成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为了有效执行大单元教学,并确保数学教学的连贯性、一体性及完整性,教师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性开发。在制定大单元教学计划时,应构建一个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基础,将教材单元作为基本结构,大主题作为引领,采用“总—分—总”教学模式。同时,关注设计创新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目的是通过构建实用的学习情景和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大单元学习的目标和应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为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能力,判断他们在学习运算定律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并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点,以便设计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活动。教学先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出运算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预期成果。再分步讲解各个运算定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律的内涵和应用方法。并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要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梳理各个运算定律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通过综合练习题或测试,检验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二)进行有效的课前备课,提高大单元内容的整合效率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将遵循教材进度的教学方式误认为单元教学。这种做法往往将单元内的内容分成多个小节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完毕后缺少必要的整合,这与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对单元的内容有全面地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内容的贯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地整合,构建一个连贯的教育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单元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为了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重视对单元内容的整合,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详细规划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和逻辑顺序,以逐层推进的方式教学,确保单元内的各部分知识相辅相成,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在准备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评估单元内各知识点的难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立清晰的教学流程,以提高课堂效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为例,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特别是对于轴对称和旋转等基本概念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义和性质,更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教授轴对称时,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如窗花和蝴蝶,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设计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各种图形在不同对称轴和旋转角度下的变化的同时,理解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学习,如使用镜子探索轴对称,或利用数字工具模拟图形旋转,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结合传统的教具和现代的教育技术,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如口头问答、操作演示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深度,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三)重视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实施数学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探索技能的发展,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确保教学成效。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活化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学习数学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抽象的数学理念,使概念更加具象和易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促进学生间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和分享观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每个提问和答案,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更加热情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本文提供了一些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传递。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应对教学挑战,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实质性进步,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正荣 . 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智力 ,2023(29):116-119.
[2] 丁玉华 , 左全晟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班主任 , 2023(12):4-8.
[3] 荣誉恒 .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智力 , 2023(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