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张现文 杨闯
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对空间开发需求的日益增长,地下空间的高强度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地铁站、地下综合体、地下车库还是超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深基坑工程均是其施工的前提条件。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不仅关系到基坑本体的稳定性,更直接影响到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安全,因此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在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的城市核心区,深基坑支护的科学性与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关键。深基坑支护不仅是一项结构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结构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施工技术及监测控制等多个专业领域。随着支护技术的发展,各种支护体系及其组合形式不断演化,施工方法日益多样化,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工期和环保性,成为当前深基坑支护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深基坑支护的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从支护形式的选择、结构计算、施工工艺、变形控制到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一、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类型选择
深基坑支护设计需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周边环境、施工周期等多种因素,力求在安全、经济、适用之间取得平衡。支护结构的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基坑侧壁稳定、防止土体坍塌、减少地表沉降及保护周边设施。常见支护结构类型包括放坡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锚杆加固支护、复合支护形式等。其中,放坡支护适用于地势宽阔、周边无重要建构物的场地,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的优点;排桩支护以灌注桩、钻孔桩为主,通过桩间挡土或挂网封闭结构实现围护,适用于中等深度基坑;地下连续墙具有良好的止水与抗变形能力,是大型深基坑常采用的支护形式;钢支撑与混凝土支撑可组合形成高刚度的支护体系,在控制侧壁变形方面效果显著;锚杆加固支护结构适用于岩土体较好、地下水影响较小的场地,施工效率高。多种支护形式的联合使用成为目前复杂工程中提高支护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手段。
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控制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施工工序控制、土方开挖顺序、支护结构及时安装与卸载时机控制是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合理的施工工艺安排是确保支护系统发挥预期效能的前提。例如,在采用分层开挖工艺时,每一层开挖必须严格控制开挖高度与支护及时同步安装,避免因支护滞后引起坑壁局部失稳或支护结构受力超限。在钢支撑体系中,撑杆安装必须在开挖至设计标高前完成,以形成有效的反力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的止水帷幕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下水控制效果,常采用旋喷桩、地下连续墙、SMW 工法桩等形成止水帷幕,其施工垂直度、咬合质量及成桩连续性需严格把控。
三、地下水控制与基坑稳定性的协同设计
地下水的存在对深基坑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高水位、透水性强、含水层厚度大的区域,必须在支护设计中综合考虑地下水控制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的效应。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侧壁土压力、软化土体强度、引发渗流破坏和突涌等地质灾害。因此,在支护结构设计阶段,必须采用水土耦合分析模型对基坑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估。地下水控制主要包括帷幕止水和排水两大技术路径。帷幕止水依靠结构本身的密闭性及外围止水构件的封闭作用,有效切断地下水流通路径;而排水法则包括井点降水、明沟排水、集水井抽排等方式,将地下水控制在安全水位以下。两者往往结合使用,以提升控制效果。
四、深基坑变形监测及信息化施工管理
深基坑变形监测是保障基坑安全、及时发现异常的重要手段。合理布设监测系统可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判断和工艺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常见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内力、坑内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水泥土搅拌墙位移等参数。监测技术主要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自动化测斜仪、水平位移计、孔隙水压力计、分布式光纤传感等。现代信息化施工管理逐渐引入 BIM 技术、物联网、云平台等手段,实现对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与预警分析,推动支护施工管理由人工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管理转变。通过构建基坑工程数字化模型,实时反映施工状态与风险等级,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安全水平
五、典型深基坑支护工程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以北京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工程为例,该项目基坑深度超过 22 米,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支护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 + 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 帷幕止水体系。项目实施前期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勘察与水文调查,支护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稳定性与变形预测,施工期间设置了全方位的监测系统,对坑底隆起、侧壁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变化进行动态掌控。施工过程采用分区分段、先撑后挖、同步止水等控制工艺,避免了结构失稳和突水风险。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侧壁最大水平位移为 22 毫米,地表沉降控制在 10 毫米以内,未对周边建筑物与道路造成不良影响。
结论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是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础保障工程,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环境保护与城市运营稳定。本文围绕深基坑支护设计基本原则、支护形式选择、施工关键控制、地下水协调控制、信息化管理及工程案例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符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的施工与管理建议。实践表明,科学的设计理念、严格的施工管理与精细化的监测控制是深基坑支护成功的三大支柱。未来,随着地下工程复杂度的提升和绿色建造理念的普及,深基坑支护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高性能材料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系统构建,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与安全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光云 , 刘鑫泉 . 南京新世界中心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 [C]// 岩土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 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 . 江苏华东建设基础工程总公司华源分公司 ; 江苏华东建设基础工程总公司华源分公司 ;,2003:38-42.
[2] 陈浩涛 , 张志杭 . 轻型井点降水法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3,(12):103-104.
[3] 曾运新 . 东江太园抽水站工程的深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技术 [J]. 广东水利水电 ,2003,(S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