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年轮
郑威威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小学 161499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长期实践中,黑板宛如一位无声的见证者,其上的板书恰似岁月镌刻的年轮,默默记录着师生的成长点滴。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成长受诸多限制,难以充分挖掘潜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师生成长开辟了新路径。本研究将深入剖析在教学内容、课堂互动以及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中,师生如何实现共同成长,探究成长背后的教育价值,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一、教学内容创新助力师生知识成长
(一)引入多元文化元素拓宽视野
教师可选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像日本的《窗边的小豆豆》、美国的《夏洛的网》等,在课堂上分享其故事梗概与文化背景。通过这些作品,学生能了解到日本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美国乡村生活中的友谊真谛。同时,教师自身也在备课与讲解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还可开展 “世界文化周” 活动,让学生分组介绍不同国家的节日、习俗,如印度的排灯节、巴西的狂欢节等。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打破文化认知局限,丰富知识储备,为语文学习注入多元文化活力,提升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例让知识鲜活
把生活实例巧妙融入教学,能让语文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在讲解描写季节的课文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春天看柳树抽芽、花朵绽放,夏天感受烈日炎炎、蝉鸣阵阵,秋天观察树叶飘落、果实累累,冬天欣赏银装素裹。学生将亲眼所见、亲身体会融入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描写春天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会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能从学生的独特视角获得新启发。日常写作教学中,布置学生写家庭趣事、社区见闻等,把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记录。语文知识不再抽象,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师生在生活与语文知识的交融中,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与灵活运用。
(三)深度挖掘经典文本提升素养
经典文本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精髓,深度挖掘经典能提升师生素养。以《论语》为例,教师可选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语句,详细讲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思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生在探讨中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提升思维深度。教师在解读经典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领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选取《诗经》《唐诗三百首》中的篇章,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律美,体会古人的情感表达。深度挖掘经典文本,师生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文学鉴赏与人文素养,为语文学习筑牢根基。
二、课堂互动变革促进师生情感与思维成长
(一)开展趣味课堂活动激发兴趣
趣味课堂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可组织 “汉字猜谜大赛”,将生字以谜语形式呈现,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学生在猜谜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结构的记忆。开展 “故事接龙”游戏,教师起个头,学生依次接着编故事,锻炼想象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欢笑、思考,拉近师生距离。例如在 “故事接龙” 中,教师适时给予提示与引导,让故事更精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对语文课堂充满期待。趣味活动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师生情感与思维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协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促进师生思维碰撞。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负责剧本编写、角色表演、道具制作,合作完成课本剧表演。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编写剧本的学生深入研究课文,梳理情节;表演的学生揣摩人物性格,展现角色特点;制作道具的学生发挥创意,用简单材料制作出符合剧情的道具。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剧情合理性、表演细节等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相互配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营造平等交流氛围启迪思维
营造平等交流氛围,能启迪师生思维。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课文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看法。比如在讲解《司马光》时,有学生提出司马光砸缸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教师不急于否定,而是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当时情境、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学生想法。这种平等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观点被尊重,激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也能从学生独特视角获得新思维启发,不断改进教学。
三、教学评价转变引导师生持续成长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发展
过程性评价能全面关注师生发展。教师可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如发言次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对于积极发言但回答不准确的学生,肯定其勇气与思考过程,指出改进方向;对于在小组合作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表扬其协作精神。在教师自身教学过程评价中,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课堂互动是否顺畅等。通过定期自我反思与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困难,及时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更直观的演示或更多实例讲解。
(二)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丰富视角
多元化评价主体能丰富评价视角。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进行自我评价,从内容完整性、语言流畅性、书写规范等方面给自己打分并说明理由。然后小组内互评,成员互相阅读作文,提出优点与建议。教师综合学生自评、互评结果,给予针对性评价与指导。这样,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会欣赏他人优点,改进自身不足。教师也能从学生互评中,发现学生群体的思维特点与学习难点,优化教学。
(三)给予激励性反馈增强动力
激励性反馈能极大增强师生成长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表扬,如学生书写有进步,在作业本上写下 “你的字越来越工整漂亮,继续加油!”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出有创意的问题,在全班面前称赞其思维独特。对于教师自身,学校或同事的肯定同样重要,如在公开课中表现出色,收到领导与同事的鼓励与建议,会更有动力改进教学。
四、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携手共进的旅程,黑板见证了他们在教学内容创新、课堂互动变革、教学评价转变中的成长印记。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各类挑战,但只要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与实践,就能充分发挥教学对师生成长的推动作用。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为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更卓越的成长创造条件,书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王秀菊 . 成长语文 , 追求师生的同生共长 [J]. 阅读 ,2016,(20):4-6.
[2] 马燕妮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校本研修 [J]. 现代阅读 ( 教育版 ),2013,(03):248.
[3] 顾佳 . 浅谈教学细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J]. 名师在线 ,2019,(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