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徐曼

山东艺术学院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为高校人事管理带来了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信息安全问题。电子人事档案包含教职工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考核评价等重要内容,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篡改或丢失,将对教职工的个人权益和高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一)保障教职工权益

电子人事档案记录着教职工的个人隐私和职业发展信息,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例如,档案中的学历信息、工作经历等是教职工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些信息被篡改或泄露,将导致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维护高校管理秩序

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它为高校的人才选拔、培养、考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1]。如果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出现信息丢失、损坏等问题,将影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管理效率,甚至可能导致高校管理秩序的混乱。

(三)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电子人事档案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只有保障电子人事档案的信息安全,才能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三、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攻击威胁

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因与校园网络相互连通,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外部黑客的攻击风险,黑客极有可能借助漏洞扫描、密码破解等非法手段入侵系统,进而窃取或篡改档案数据 [2]。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也对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一旦系统不幸感染病毒或恶意软件,档案数据便可能遭到破坏、被恶意加密甚至泄露,像勒索病毒这类恶意程序,一旦入侵系统,就会对档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要求用户支付高额赎金才肯解密,这无疑会给高校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

部分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存在权限管理松散的情况,这致使部分内部人员有机可乘,他们利用自身权限越权访问或篡改档案数据,像个别工作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擅自对教职工的考核评价信息进行修改,严重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与公正性。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若存在疏忽大意的行为,如未能按时备份档案数据、采用不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访问系统等,都会增加档案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数据泄露风险

电子人事档案大多存储于计算机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等介质之中,一旦这些存储介质出现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且未及时做好有效备份,档案数据便会面临丢失风险,像工作人员不慎遗失存储档案数据的移动硬盘,就极有可能致使大量重要档案信息泄露。另外,在高校内部或与其他单位开展数据共享与传输工作时,若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完善,档案数据在传输环节很容易被截获或篡改,例如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档案数据却未进行加密处理时,数据就可能被第三方非法窃取。

(四)技术防护不足

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能存在软件漏洞,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的漏洞,会为黑客攻击提供可利用的途径,致使系统遭受入侵,档案数据面临泄露风险。同时,部分高校在网络安全设备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防火墙规则设置不够科学、入侵检测系统未能及时更新升级等,这些问题导致高校难以有效抵御网络攻击。

四、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对策

(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为保障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应该采取多重防护措施。比如,在其与校园网络间部署防火墙,对网络流量予以监控与过滤,以此阻止非法访问。同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对系统异常行为的实时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并阻断黑客攻击。也可以借助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开展漏洞扫描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系统潜在安全漏洞并有效修复,同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与软件安全更新,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此外,运用加密技术对电子人事档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与存储环节的安全性。

(二)强化人员培训

为全面提升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管理安全水平,需同步推进人员意识与技能双重建设 [3]。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及用户参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系统讲解法律法规、风险防范及操作规范等内容,切实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围绕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备份恢复等领域开展实操培训,及时传递最新档案管理技术与信息安全防护方法,构建起“意识筑基、技术强能”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涵盖档案管理全流程的完善规范,明确访问权限、备份策略、应急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标准。在日常监测中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并启动预警处理机制,形成制度约束与技术防控的双重保障。

(三)优化存储与传输安全保障

为保障高校电子人事档案数据安全,需从存储、备份、传输等多环节加强防护。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存储介质,对存储该类数据的计算机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等建立设备登记和领用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正常运行,并采用加密技术对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存储过程中的数据泄露。另一方面,要完善数据备份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综合运用定期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方式,将备份数据存储于异地数据中心、云存储平台等安全可靠之处,避免因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造成数据丢失。此外,还要强化数据传输安全,对档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借助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建立安全传输通道,提高传输安全性。

(四)优化系统配置与更新升级

为提升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高校应建立软件漏洞监测和修复机制,密切关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安全漏洞信息,做到发现漏洞即刻修复,并与软件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确保及时获取安全补丁和更新版本 [4]。高校应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进行优化配置,灵活调整规则设置,以此增强设备防护能力,同时定期对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升级更新,使其能够有效应对最新网络攻击威胁。

五、结论

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高校的管理秩序。为保障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的信息安全,高校应采取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加强合作与交流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高校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电子人事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可用,为高校的人事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还应持续关注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优化和完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雪飞 . 高校人事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策略 [J]. 乡镇企业导报 ,2024,(18):237-239.

[2] 庞海燕 .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J]. 秦智 ,2024,(08):120-122.

[3] 黄丹妮, 周小宝. 广西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与策略[J].广西教育 ,2021,(11):24-26.

[4] 徐芸钰 . 解析高校电子人事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 [J]. 决策探索( 中 ),2019,(09):13-14.

作者简介:徐曼,女,汉族,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人事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