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

谢军 王彦力

德州市陵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53500

青贮玉米产量可观且营养富足、适口性佳,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饲料。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青贮饲料的需求逐渐增加,但由于栽培技术运用不当,其产量和品质常达不到预期。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对提高饲料产量、改善品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获贮藏三个环节,阐述技术要点,为生产提供指导。

1 品种选择

1.1 品种特性要求

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应综合考量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因素。理想的青贮玉米品种应具备以下特性:生物产量高,茎秆强健,叶片宽大;全株干物质含量适宜,一般在 30%-35% 之间;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纤维含量适中;抗逆性强,能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成熟期适中,一般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达到最佳青贮状态。

1.2 适宜品种推荐

根据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的特点,推荐以下优良青贮玉米品种:东北地区可选择“东青 1 号”“龙青 1 号”等;华北地区适宜种植“京科青贮 516”“冀青贮1 号”等;西北地区推荐“宁青贮1 号”“甘青贮1 号”等品种;南方地区可选择“渝青贮 1 号”“川青贮 1 号”等。这些品种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优质特性。

1.3 种子质量要求

优质种子是获得高产的基础。选择种子时应注意:种子纯度需达到 98% 以上,发芽率不低于 95% ,净度在 99% 以上,水分含量不超过 13% 。同时,种子应经过包衣处理,以防治病虫害,提高出苗率 [1]。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并保存好购种凭证和种子包装。

2 田间管理

2.1 整地与施肥

整地是青贮玉米栽培的基础工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深度以25-30cm 为宜。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基肥施用应秉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每亩施加腐熟有机肥 3000-5000kg ,同时搭配磷酸二铵 20-30kg 、硫酸钾 10-15kg 一同施用。具备条件的区域可开展土壤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来进行配方施肥。

2.2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时即可播种。播种深度和行株距按常规标准设定,密度则依据品种特性与土壤肥力来定。播种后要及时镇压,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促进出苗整齐。

2.3 水肥管理

青贮玉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应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生长情况及时灌溉。核心需水阶段涵盖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追肥应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拔节期追加施用尿素 10-15kg/ 亩,大喇叭口期追加施用尿素 20-25kg/ 亩。同时,可根据植株长势进行叶面追肥,补充微量元素。

2.4 病虫害防治

青贮玉米常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和蚜虫等。防治应坚持预防为先、综合防治的方针 [2]。采用轮作倒茬、清除田间病残体等农业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

3 收获与贮藏

3.1 最佳收获期

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是影响青贮品质的关键因素。一般以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为最佳收获期,此时全株干物质含量在 30%-35% 之间,淀粉含量最高,纤维含量适中,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最佳。具体判断标准为:整株玉米下部叶片开始枯黄,籽粒乳线处于1/2 至2/3 位置,籽粒含水量在 60%-65% 之间 [3]。

3.2 收割与切碎

收割时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避免雨淋。使用青贮收割机进行收割,切割长度需把控在 1.5-2.5cm 范围,过长不利于压实,过短则影响反刍动物的咀嚼。收割后应及时运输到青贮窖,尽量减少在田间停留时间,防止营养流失。

3.3 青贮窖建设

青贮窖应选择地势高爽且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设。窖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上式、半地下式或地下式。窖壁应坚固耐用,最好用砖石或混凝土砌筑。窖底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窖的容积应根据青贮量确定,一般每立方米可贮存青贮料 600-700kg

3.4 青贮制作技术

青贮制作过程包括装填、压实与密封三大关键步骤。装填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 20-30cm ,装填后立即压实,特别是窖壁和角落要压实到位。装填速度要快,最好在 2-3 天内完成。装填结束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密封,薄膜上覆盖 30-50cm 厚的土层或重物压实。密封后要经常检查,发现裂缝及时修补,防止空气进入 [4]。

3.5 青贮料品质鉴定

青贮料品质可通过感官和化学分析进行鉴定。优质青贮料应具有以下特征:色泽呈现黄绿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具有乳酸发酵的芳香酸味,无霉变或腐败气味;质地柔软湿润,茎叶结构清晰;pH 值在3.8-4.2 之间;乳酸含量高,丁酸含量低。可通过实验室检测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进一步评估青贮料的营养价值。

3.6 青贮料使用注意事项

青贮料制作完成后,需经过 40-60 天的发酵期方可使用。开窖时应从一端开始,垂直切取,取用后及时覆盖。饲喂过程需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喂量,使牲畜适应。一般成年牛每天可饲喂15-20kg,羊 2-3kg 注意与其他饲料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防止二次发酵,取用后及时密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3.7 青贮窖管理

青贮窖的管理直接影响青贮料的品质和保存时间。要定期核查窖顶覆盖物是否完好,及时修补裂缝和破损。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雨水渗入。冬季要注意防冻,可在窖顶覆盖草帘等保温材料。长期贮存的青贮料要定期检查品质,发现变质及时处理。

3.8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青贮玉米饲料营养价值颇为突出,干物质中含有丰富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优质青贮的干物质占比 30%-35% 、粗蛋白 6%-8% 、中性洗涤纤维 45%-55% 等。与干草相比,它能更好地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尤其能减少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损失。

3.9 青贮饲料的饲喂效果

青贮玉米饲料在畜牧业中效用明显:对奶牛,可提高产奶量与乳脂率;对肉牛,能促进增重、改善肉质;对羊,可提升繁殖性能和产毛量。同时,其使用能减少精饲料用量,降低饲养成本。

结束语​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科学运用,对于提高饲料产量和品质、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精细田间管理、规范收获贮藏,可以有效提高青贮玉米的生产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生产目标,灵活采用各类技术手段。同时,要注重技术创新和集成,不断优化栽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随着畜牧业对优质饲料需求的不断增加,青贮玉米栽培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饲料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艳, 王拥全, 韩雪莲, 等. 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简介[J].南方农业 ,2024,18(14):35-37+50.

[2]田景梅 , 江波 , 杨晓云 , 等 . 丽江市青贮饲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3):157-159.

[3]杨玉萍 , 薛根祥 , 王国平 , 等 . 东台市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J]. 上海农业科技 ,2021,(03):50-52.

[4]李 伟 弘 . 青 贮 玉 米 加 工 问 题 及 其 对 品 质 影 响 [J]. 中 国 畜 禽 种业 ,2019,15(1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