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研究
王莉莉
安徽省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摘要: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单元整合教学成为契合时代需求的重要路径。本研究聚焦于此,剖析当前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原则与策略,旨在打破传统单篇教学局限,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一、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领域的关键热词,指引着各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奠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任。单元整合教学以教材单元为依托,有机融合知识、技能、情感等多维度教学要素,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它突破以往逐课讲解的狭隘视野,促使教学从零散走向系统,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搭建坚实平台。
二、核心素养内涵与小学语文教学关联
核心素养涵盖四个关键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习基石,关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养成;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语文教学激发学生联想、想象、逻辑思维,助力其思考、解决问题;审美鉴赏与创造,依托语文文本丰富的美感元素,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凭借语文承载的古今中外文化瑰宝,引导学生溯源寻根,增强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培育,单元整合教学更是全面落实的有力抓手。
三、当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一)目标设定偏离核心素养
部分教师设计单元整合教学目标时,未精准对标核心素养,仍侧重字词、语句理解等基础知识传授,忽视思维训练、审美熏陶与文化渗透。如文学鉴赏单元,仅强调作品情节复述,未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塑造、品味文学语言魅力,错失提升核心素养契机。
(二)内容整合生硬
教材单元虽有主题或语文要素串联,但教师整合时缺乏巧思,常简单拼接课文、习题,未深挖内在逻辑。像科普单元,未有效串联不同科普文知识点构建系统知识网,也未拓展生活应用实例,致知识孤立,学生难以融会贯通,阻碍核心素养落地。
(三)教学方法适配不佳
传统讲授法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占比过高,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空间受限。如诗歌单元,本应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吟诵感悟,却因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无法沉浸诗意,难以提升审美与文化素养,无法让教学服务于核心素养培育。
(四)评价体系滞后
现有评价聚焦知识记忆、书面答题,未围绕核心素养多维评价。如对学生口语表达、小组协作、创意写作等反映核心素养的表现缺乏考量,致教师难精准洞察教学成效,不利于依评促教、依评促学推动核心素养培养进程。
四、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从单元宏观视角出发,统整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素养各维度,层层细化;教学内容挖掘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关联,编织知识体系;教学方法适配整体流程,连贯推进;评价围绕目标全面衡量学生素养提升,保障教学各环节协同服务核心素养养成。
(二)情境性原则
依单元主题创设鲜活情境,如童话单元打造梦幻童话王国,让学生化身角色。情境贯穿教学全程,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鉴赏审美、感知文化,将抽象核心素养培育具象化,融入学习体验。
(三)开放性原则
打破教材边界,引入课外资源,拓展阅读、影视、生活实例等。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如讨论故事结局改写、文化现象剖析,课堂向课外延展,学习向生活扎根,拓宽核心素养培育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环境中成长。
(四)递进性原则
依循学生认知规律,单元整合教学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序列推进。如写作单元,从词句积累到段落仿写,再到篇章创作,逐步进阶,各环节紧扣核心素养,持续强化能力提升,确保学生拾级而上,素养稳步登高。
五、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策略
(一)精准锚定核心素养目标
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剖析单元核心素养落点。如以 “家国情怀” 为主题单元,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借助文本赏析,感悟仁人志士爱国深情(审美鉴赏),通过演讲、写作抒发爱国情怀(语言运用),对比古今爱国表达探究文化传承脉络(文化传承),并在讨论中思辨爱国行为实践(思维发展),使目标精准引领教学。
(二)灵动整合教学内容
1.跨课文整合
梳理单元课文异同,强化联系。如写人单元,对比不同作者外貌、动作、心理描写手法,总结写人技巧共性与个性,迁移运用到习作,深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跨界域整合
联结语文与美术、音乐、历史等学科。如古诗单元,借古画、古典音乐展现诗词意境,引入历史背景解读作者心境,多元融合,全方位滋养核心素养。
(三)多元革新教学方法
1.项目式学习
设计驱动性项目,如 “家乡文化探寻”,学生分组调研、整理、展示,全程运用语文知识,锻炼合作、探究、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2. 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研读、辩论、创编等活动,如童话创编小组,成员分工构思、撰写、绘图,交流碰撞思维,提升语言、审美、创造素养,激发团队协作精神。
(四)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多元化
涵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素养提升。如评价学生阅读表现,考量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深度、阅读兴趣保持、审美感悟、文化吸纳等,全面反映核心素养发展。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自评、互评结合。学生参与评价增强自我认知、学习他人,教师评价把控方向、精准指导,合力保障评价促教促学功能,护航核心素养培育航船稳健前行。
六、结论
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是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直面现存问题,依循科学原则,践行创新策略,打破传统藩篱,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定能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使莘莘学子在语文学习中茁壮成长,逐梦远航。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