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前期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作者

夏莹莹 宋姣

洛南县第六幼儿园 726100

一、调研背景:幼儿阶段是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小班幼儿(3 - 4岁)刚从家庭步入集体生活,生活环境的转变对其自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因材施教,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调研目的:全面了解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穿衣、个人卫生、整理物品等方面的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引导等;基于调研结果,为幼儿园和家庭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调研方法:

(一)观察法:在幼儿园小班的日常生活环节,如进餐、午睡、游戏后整理等时段,观察幼儿的自理行为表现,记录其完成各项任务的情况、速度及遇到的困难。

(二)问卷调查法:进行了家长家庭教育态度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8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有效回收率93%;《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共发放58份,收回有效问卷58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访谈法:与小班教师和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的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教师在班级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和做法。

(四)量表测量法:用《幼儿园小班劳动启蒙清单及评价表》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测量,共量表测量幼儿58名,回收有效量表55份,有效率95%。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饮食方面

1.调研结果:在幼儿园观察发现,约85%的幼儿能够独立使用勺子自主进食,需要提醒帮助完成的占10%,但仍有5%的幼儿吃饭速度较慢,容易分心。问卷调查显示,在家中约70%的幼儿能在合理时间内自己吃完一顿饭,然而20%的幼儿存在边吃边玩、需要家长追喂的现象,10%不按时进餐。

2.原因分析:家庭中过度溺爱,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好,经常主动喂饭,使幼儿缺乏自主进食锻炼机会;部分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时受环境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进食速度和自理能力的发挥。

(二)穿衣方面

1.调研结果:在午睡起床环节观察到,只有25%的幼儿能较为熟练地自己穿脱简单衣物,如开衫外套、松紧裤等;45%的幼儿需要教师适当帮助才能完成,还有30%的幼儿在穿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困难,无从下手。家长问卷反馈,在家中幼儿穿衣自理情况反而差一些,只有10%能够独立完成,但仍有36%的幼儿依赖家长帮忙穿脱复杂衣物,如套头衫、系鞋带的鞋子等,54%的幼儿家长包办完成。

2.原因分析: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尚不完善,穿衣过程涉及的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代劳过多,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学习和练习机会。

(三)个人卫生方面

1.调研结果:观察发现,在幼儿园洗手环节,约40%的幼儿能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但仍有50%的幼儿需要教师提醒完成,10%洗手方法不正确,如洗手时间过短、只简单冲洗等,在家里约20%幼儿能够独立自主洗手,60%幼儿需要家长的监督,20%不愿意洗手。在刷牙漱口方面,只有45%的幼儿能在幼儿园主动认真漱口,50%幼儿需要提醒,5%幼儿不会漱口,家长问卷显示,在家中每天能主动漱口的幼儿约占10%。

2.原因分析:幼儿对个人卫生重要性的认知不足,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重视对幼儿正确洗手、刷牙方法的示范和指导。

(四)整理物品方面

1.调研结果:游戏结束后,只有约20%的幼儿能主动将玩具、图书等物品整理归位,摆放整齐;60%的幼儿在教师提醒下会进行整理,但整理效果不佳,还有20%的幼儿完全没有整理物品的意识,随意丢弃物品。家长问卷表明,在家中经常主动整理自己玩具和物品的幼儿仅占10%,帮助完成幼儿60%,30%的幼儿没有整理意识。

2.原因分析:幼儿园和家庭在日常教育中对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引导和训练;幼儿尚未形成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调研总结

通过调查问卷和量表测量等数据的调研,全面了解了前期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在饮食、穿衣、个人卫生和整理物品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存在不足,受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园教育等多种因素影响。此次调研报告为深入研究真问题解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报告,找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家园共育的真问题,对症下药。利用分析报告中家长的抚育态度和育儿理论知识及方法的知晓率和运用率、父母的语言、关注幼儿的程度等,涉及教师教育的专业知识、支持幼儿的有效策略、倾听能力、观察能力、与幼儿平等对话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家园沟通技巧等方面,找出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推动家园共育工作。进一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发挥家园合力,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家园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支持策略上达成一致;家园正面引导、用鼓励的方法,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家园深化、巩固正面行为,避免强化错误;体现幼儿本位,家园共同关注幼儿心理活动,提高与幼儿有效沟通,营造家长、教师、幼儿平等和谐相处的氛围。幼儿园和家庭应高度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加强合作,共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锻炼机会,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