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牟元元
德惠市朱城子镇中心小学 130306
摘要:本文探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分析主题式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从主题选择、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小学美术;实践策略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题式教学模式以一个主题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所谓主题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主题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其一是综合性。主题式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的碎片化,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其二是情境性。通过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其三是自主性。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是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评价多元,也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三、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多方位考量,合理选择主题
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中,主题是教学的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主题展开,所以主题的选择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主题时要多方面考虑。可以主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内容:人美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或课例为基础,进行拓展和深化。比如“我们的社区”,教师可以将其细化为“我爱我家——社区的故事”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学生不仅可以描绘社区的建筑、街道等外观,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社区中人们的生活场景、邻里之间的故事等,使学生对社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情感认同。
2、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设计“游戏中的美术元素”主题教学。让学生分析自己喜欢的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场景布置、色彩搭配等美术元素,然后进行游戏角色或场景的绘画创作。这样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结合社会热点:将社会热点和文化传统融入主题选择中,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如以“环保行动——废旧物品的艺术变身”为主题,结合当下的环保理念,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多样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主题式教学中也要将学生主体放在首位,学生参与度高才可能获得高效的质量。
1、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在《精美的邮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世界各地不同风格、主题的邮票,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邮票的世界中,感受邮票的艺术魅力。同时,利用图片展示邮票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邮票的设计要素。
2、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当前cosplay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主题情境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比如在《假如我是巨人》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巨人,模拟巨人在城市中行走、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从巨人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大小对比的变化。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绘画创作,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
3、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对于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在人美版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作坊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艺术的独特魅力,收集创作素材。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艺术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主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例如在《写意蔬果》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用写意画的形式表现蔬果的神韵”这一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通过观察蔬果实物、查阅资料、尝试绘画等方式,探究写意蔬果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绘画实践,有的负责总结汇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5、组织创意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花点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如彩泥、彩色纸、废旧物品等,让学生制作自己心中的花点心。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点心的形状和颜色限制,设计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花点心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6、开展艺术欣赏与评价活动:在主题式教学中,加强艺术欣赏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例如,在以“校园风景”为主题的绘画创作结束后,先让学生自己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三)多元化评价,提升综合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纠正,亦是指引,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途径。相比传统的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更能全面的了解学生,观察课堂,反思教学。
1、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担当、与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情况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采用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技巧和完成度,更要注重作品的创意和情感表达。制定多元化的作品评价标准,如创意新颖、主题突出、色彩协调、表现手法独特等。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3、注重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优点,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评价能力。例如,在完成“我的自画像”主题创作后,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表现,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结论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主题式教学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升美术素养。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纲.主题式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界,2025(01)
[4] 陈茹.小学美术主题式教学创新路径分析[J]. 教育,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