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思考
邓双荣
衡南县洪山联合学校双林中学 湖南 衡阳 421172
摘要:一个班的学生基础都不一样,像我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好的接近满分,成绩不理想的10多分。如果每个人都按一样的标准来的话,会导致成绩好的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成绩不好的没有完全听懂。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教学模式,核心是因材施教。本文将就几个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具体措施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我们可以让不同基础的人学习不同的知识,让他们学牢掌握透彻。那么该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知识融汇贯通让不同基础的人都能掌握;哪个地方应该详细讲到,哪些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还有就是作业问题,成绩好的布置简单的作业就会没有效果,根本得不到检测,基础不好的布置难的作业根本就不会,那学生无法完成的话只有去抄,这样完全达不到检测的效果,那就把时间浪费了。
(一)适当的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是要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辅导,按着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有差异,让他们能更好的学习相应的知识,我们要因材施教,把他们的水平牢牢的把握好,让他们更能了解知识,更好层次的掌握知识,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对学生系统的学习更为重要,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写好教案,不能敷衍了事。这样不但没学到知识还白白浪费了时间,综合上述,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很大。
(二)多变的教学分层
在课堂设计方面,课本基础知识要面向全体学生,甲层次学生要求全部理解、掌握并且能举一反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乙层次同学要全部理解、掌握并且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例题类似的基本问题,丙层次同学要掌握基本概念,要会做基本的练习题;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问题提问。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几何问题中,要求丙层次的同学能准确回答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乙层次的同学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简单的几何证明,甲层次的同学能理清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等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四边形的综合证明。这样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同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
课后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课后练习能让学生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能起到学习结合的目的,但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形式多样不能太单一了。比如说可以按学生的基础水平有高也有低,高水平布置层次低的作业那完全没有作用,而低水平的布置难的作业等于白白浪费时间。在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是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布置、批阅、讲评这些习题,对提高中学数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批阅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活动,制订新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作业大体分为预习、课内、课外、测试等四类作业,我在不同作业的批阅上采取了不同的批阅方法: 1、预习性作业一般是采取抽样评估式,通过抽查获得信息反馈,调整教学方案。2、课内练习批阅采用学生自查自考的自我订正式、相互检查的交换批改式及小组讨论式或小“老师”的检查批改。在批改时先要让学生明确订正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订正要求和注意事项,交代订正方法,然后按照教师给予的进行批改,或教师有意提出正确、错误的解答,让学生进行批阅,发现问题,或选取学生中富有代表性的正确、错误典型答案进行对比辨析,在程序上一般采取核对→再算→判断→批改→议论的方式。或采取教师抽查的解法评讲式、错例评改式、集体订正的集中评讲式、以及重点面批式。
(四)灵活机智的教学评价分层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最好只让学生本人知道,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保密);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师实施好分层目标教学法。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总之,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分层施教,积极地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丹.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5,(15):188-188.
【2】邓文虹.沙沙.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数学通报.201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