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

作者

冯楠

德惠市第二十六中学 130300

摘要:审美能力是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构成,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阵地,有着独特价值。本文针对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学生体验深化这几个维度,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与实操性的对策,旨在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全方位、深层次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审美观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不仅能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创造力,还能促进其情感、认知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多元化发展筑牢根基。

二、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剖析

(一) 教学内容局限

现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多围绕教材既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展开,形式较为单一。例如在绘画教学中,传统绘画技法占比较大,而对于当代多元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街头艺术等涉猎不足。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共鸣,限制了学生审美视野的拓展。

(二) 教学方法传统

许多美术课堂依旧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欣赏课上,教师单方面讲解作品背景、风格,学生缺乏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机会,无法深入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不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部分学校美术教学资源匮乏,仅依赖教材与有限的校内教具。多媒体资源运用不够充分,未能有效借助网络、数字资源等拓展教学内容。此外,校外丰富的艺术资源,如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未能与学校教学形成有效联动,导致学生接触艺术原作与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较少。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

(一) 革新教学内容,拓宽审美视野

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拓展不够,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缺乏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是自由的,不拘一格的,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就要让学生广泛的涉猎。可以融合多元艺术形式,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将现代艺术、民间艺术、新媒体艺术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课程中引入街头涂鸦艺术,分析其色彩运用、图形创意以及与城市文化的关联,让学生感受这种自由、个性的艺术表达。同时,结合民间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开展手工制作课程,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拓宽审美视野。

当然一味的猎奇也不可取,还是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生活与跨学科内容。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如开展“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雕塑、公共设施等,分析其设计美学,并尝试为校园或社区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此外,加强美术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融合。在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时,结合语文古诗词,让学生从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角度感受意境美;学习外国美术作品时,联系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产生的根源。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审美兴趣

目前部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等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限制了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沉浸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艺术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艺术氛围。在欣赏西方古典油画时,通过3D建模技术重现油画中的场景,学生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宫廷,直观感受作品的空间布局、色彩光影。在情境中设置任务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激发审美兴趣与好奇心;也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如“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从创意构思、设计制作到推广销售的全过程。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产品造型设计、包装设计等。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与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或者采用故事引导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个教学主题赋予有趣的故事背景,将艺术作品与历史故事、艺术家生平相结合。在介绍梵高的《星月夜》时,讲述梵高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创作这幅画时的心境,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欣赏作品,理解画面中强烈的色彩与扭曲的线条所传达的情感内涵,加深审美体验。

(三)深化学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接触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不仅能拓宽了视野,深化体验,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审美能力。

1、打造数字化美术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构建数字化美术教学平台。平台上整合丰富的艺术作品库、教学视频、互动课件等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世界各大美术馆的馆藏作品,观看艺术大师的创作过程,参与线上艺术讨论。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如通过在线作业平台点评学生作品,给予及时反馈。

2、结合校本特色资源,开展个性化创作。

结合学校文化与地域特色,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将本地美学融入教材,开展特色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与情感。在绘画教学中,不设定统一的主题与表现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教师提供技术指导与创意启发,帮助学生将内心的审美感受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在创作实践中提升审美表达能力。这样既能发展审美和创新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3、拓展校外艺术资源,加强艺术交流分享。

加强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工作室等校外机构的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邀请艺术家进校举办讲座与工作坊。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近距离欣赏艺术原作,感受艺术氛围;在工作坊中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过程,如陶艺制作、版画创作等,丰富审美体验。利用技术手段搭建学生艺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展览与交流活动。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欣赏他人作品,相互学习、交流创作心得。邀请校外合作机构的专业人士或家长参与作品点评,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4、定期回顾美术学习,进行审美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定期进行审美反思与总结。可以在每完成一次欣赏或创作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与收获。鼓励学生撰写美术学习日记,记录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审美能力的成长变化,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结论

初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任重道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同时,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与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姚天红.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探讨[J]. 学周刊,2022(17)

[2] 赵杰.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 亚太教育,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