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班主任在数学思维培养中的角色
刘珊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玉沙初级中学 433300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班主任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现状、创设合适学习情境以及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三个维度,分析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与提升。班主任应立足教学实践,准确把握各阶段学生思维特点,设计符合认知规律情境,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班主任;思维培养
一、把握现状,深入了解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节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关键期,班主任承担着思维启蒙引领者、学习习惯塑造师、心理关怀给予者三重角色,构成数学思维培养中核心引擎。作为学生亲密接触时间最长教师,班主任能全面掌握每位学生认知结构特点,观察到学生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全过程,了解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背后思维障碍。通过日常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个别谈话等系统方法,班主任积累学生思维发展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其他任课教师无法比拟思维画像,为因材施教提供精准依据。班主任长期陪伴优势使其成为习惯养成关键推手,能通过晨读、午休、自习等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建立严谨推理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精神、培养探究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数学思维坚实基础。
班主任心理辅导专业素养使其能敏锐捕捉学生情绪变化,针对初中生求知欲强烈却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增强等矛盾心理特点,设计符合认知规律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班主任全天候陪伴优势赋予其独特预警功能,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思维盲点采取即时性辅导措施。班主任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追踪记录思维能力变化轨迹,形成专属每位学生思维档案库,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数学沙龙等课外活动创造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见解,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创新思考,营造出任课教师课堂无法实现思维自由空间。班主任跨学科知识背景使其能关注学生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多维能力发展,辩证看待每位学生优势不足。班主任长期陪伴使其深刻理解思维培养需要耐心与恒心,能够抵制功利评价倾向,尊重思维发展自然规律。班主任融合管理者、教师、引导者多重身份,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榜样力量培养、团队合作机制,创设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生态环境,形成其他任课教师无法替代育人效果。
二、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实践路径
情境设计应立足现实世界与学科内涵融合,通过问题导向激活思维潜能。生活化情境导入将抽象概念与日常经验结合,降低学习门槛增强亲切感。梯度问题序列贯穿浅入深路径,引导学生经历思维冲突—探索—突破过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性学习情境鼓励提出猜想、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体验数学探究过程。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互补,通过异质分组设计团队任务,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信息技术支持下虚拟情境展示动态几何图形,使抽象概念直观呈现。课堂辩论培养批判思维,设置争议性命题引导多角度论证,锻炼逻辑思辨能力。历史情境引入激发兴趣,讲述数学发展史与数学家故事,感受思想演进历程。教学情境创设应平衡真实性、趣味性与挑战性,形成认知冲突促使积极思考。情境设计须明确目标导向,确保有效服务思维培养目标。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班主任通过多元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思维培养。课前组织观察校园三角形结构应用,引发思考几何结构稳定性原理。课堂导入展示古埃及测量尼罗河宽度历史情境,介绍古人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概念教学阶段设计折纸验证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全等判定条件,给予多种彩色三角形纸片,引导尝试不同方式重合,自主发现边角关系,归纳SSS、SAS、ASA、AAS判定方法。创设几何探案情境,如测量河对岸距离等工程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分析解决。设置开放问题全等三角形最少需满足几个条件才能确定唯一性,引发深层思考。小组讨论安排全等辩论赛,各组提出不同证明路径,互相质疑挑战,培养批判思维与论证能力。巩固练习设计全等三角形应用设计项目,尝试运用全等原理设计生活用品或建筑模型,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创设动态变换情境,直观展示三角形全等条件变化影响,加深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理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搭建平台,科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提升的有效策略
搭建思维发展平台应贯穿课内课外,形成整体培养体系。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从问题分析到方案验证全过程。读书会拓展学生视野,推荐适合科普书籍,组织交流分享培养人文素养。分层次竞赛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强调思维过程与多解法体会数学思考多样性。课题探究提供深度思考平台,指导小组开展简单探究培养探究意识。作品展示呈现成果,组织制作手抄报、几何模型等,设立数学角展示创意成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交流空间,提供课外互动场所,延伸教学时空。科学评价机制关注思维过程,鼓励独特见解避免唯结果论。平台搭建注重层次性包容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舞台。重视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轴对称》教学为例,班主任需要构建多层次思维发展平台。课内方面组织轴对称探秘实验室,提供镜子、坐标纸等材料,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图形性质。设立思维风暴区,鼓励提出不同解题思路,评选最佳思维奖表彰创意解法。课外成立轴对称小组,探究校园对称现象,寻找数学规律。组织轴对称艺术展,引导创作对称图案,融合数学美感与文化艺术。创设数字故事会,收集对称相关历史文化故事,拓展人文视野。开发数字实验室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几何画板,学生自主探索变换规律。设计对称之美摄影活动,发现捕捉对称美培养观察能力。推出轴对称挑战赛,设计多层次问题满足不同水平思维挑战需求。组织数学建模月,应用轴对称原理设计实用产品模型,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建立思维成长档案记录解题思路变化,实现个性化评价指导,全方位培养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与创新思维能力。
结论:通过深入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现状,班主任能够精准定位每位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水平,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通过创设丰富多样教学情境,班主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与探究;通过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班主任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思维成果与互相学习机会,促进思维能力全面提升。班主任应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与创新,将思维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考习惯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洪雷.数学思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高考,2019,(06):38.
[2]孟进.数学思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87.
[3]贾雪泓.数学思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