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和方法

作者

潘艳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黄家口镇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各种技巧与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导入现状,提出创新思维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重要性,并探索多元化教学导入方法实施途径。恰当教学导入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还能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导入策略,助力教学效果优化,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进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技巧

一、巧妙设计,灵活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现状

纵观教育实践,部分教师对导入环节认识不足,常常草草带过或者完全忽略,未能充分认识到良好导入对整个教学过程影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重视导入环节,却陷入形式主义误区,过分追求形式新颖而忽视内容实质,导致导入与主体教学内容脱节,未能真正起到铺垫作用。还有些教师习惯采用固定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按部就班进行,忽视学生实际需求与课程特点,致使导入环节流于形式,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教师在导入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思考,未能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导致导入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导入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脱节,未能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思维。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关注导入环节重要性,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富有创意导入方式。先进教师群体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巧妙融入生活实例、游戏活动、情境创设等元素,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自然引入新知,实现了导入环节实效性。

二、创新思维,有效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创新思维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效果关键所在,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技巧,使导入环节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情境创设技巧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在熟悉场景中自然接触新知识。问题引导技巧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欲望与求知欲,引导其主动探索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培养其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游戏互动技巧充分利用小学生天性好动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数学游戏,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引入新知识。故事引入技巧利用学生喜爱故事天性,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故事中,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引出学习内容。实物演示技巧借助具体实物,进行直观展示或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为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复习链接技巧通过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知识体系。多媒体辅助技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增强导入效果。合作探究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探索新知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情境结合问题引导方式进行导入。课堂开始,教师需要展示一张超市购物单,上面标注某学校购买了24盒铅笔,每盒36支,请同学们帮忙计算总共多少支铅笔。此时学生已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新情境,他们会自然产生思考与挑战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可能提出先算24×6=144,再算24×30=720,然后144+720=864等不同解题思路。通过这种实际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现有知识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识需求。接着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呈现竖式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己解题方法与标准算法异同,理解算法本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元探索,精准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多元化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进行精准选择与应用。生活化导入方法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游戏化导入方法通过设计富有数学思维元素游戏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接触新知识。故事化导入方法通过精心编创或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故事情节推进过程中自然引入新概念。实践化导入方法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探索规律。问题化导入方法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又能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其主动思考。历史化导入方法介绍数学概念或方法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背景,增强人文素养。多媒体导入方法借助音频、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导入直观性与吸引力。实物演示导入方法通过具体实物展示,建立感性认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方法选择应契合教学内容本质,避免为趣味而趣味;导入时间把控适度,通常不超过课堂总时长十分之一;语言表达简洁明了,避免冗长说教;注重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导入内容与主体教学有机衔接,实现无缝过渡。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能采用实践探究与问题情境相结合导入方法。教师课前准备一些水果模型及天平,课堂开始时出示一个情境:学校食堂采购了5.6千克苹果,每千克售价8.5元,请同学们计算总共需要多少钱?随后请学生先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学生此前已学习过整数乘法,面对小数乘法新问题,可能会尝试转化思考。教师通过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利用天平与水果模型进行实物演示,帮助全班同学直观理解5.6千克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6千克苹果,价格怎么算?如果是5千克又如何计算?学生很容易给出6×8.5=51元与5×8.5=42.5元答案。然后教师提问:那么5.6千克介于5和6之间,价格应该如何计算呢?通过这种层层递进探究,学生会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本质相通,只是计算对象变成小数。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移动规律。

结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环节存在认识不足、形式主义、固化模式等问题,需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思维。有效教学导入技巧包括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教师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多元化导入方法如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等各具特色,其精准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导入效果。未来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导入技巧与方法,构建富有特色教学风格,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效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海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数学教学通讯,2019,(31):74-75.

[2]倪建兵.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导入方法与技巧[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5):59.

[3]张思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