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融合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的途径与挑战

作者

周婷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第二中学  350300

跨学科融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导向,对培养学生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高中物理作为衔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其课堂的跨学科实践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学生多维认知结构的建立。面对知识深度整合与教学方式创新的时代要求,探索以物理学科为本体、辐射关联学科的教学路径,成为课堂转型的关键突破点。推进物理知识与技术应用、社会发展的动态联结,亟需构建系统化的课堂支持机制,以支撑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跨学科融合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的挑战

(一)学科本体界定难

在跨学科融合实践中,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与逻辑体系易被弱化。由于学科交叉的深度与广度缺乏明确边界,物理基础概念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往往模糊不清。部分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度侧重关联性延伸,导致物理本体知识的系统性受损,基础原理的严谨性受到挑战,如何平衡知识拓展与学科内核的稳定性,成为跨学科课堂构建的首要难题。

(二)课程体系固本强

现行课程体系的固本化特征对跨学科融合形成结构性制约。分科框架下的课时分配、内容编排与教学进度具有强规划性与稳定性,学科知识以纵向深化为逻辑主线,客观上挤压跨学科横向联结的实施空间。物理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学科本位的实施惯性,使得跨学科主题难以深度嵌合于既定课程结构中。

(三)成效量效标准弱

跨学科物理课堂的成效评估面临量效标准缺位的现实困境。传统物理评价体系聚焦学科核心知识与解题能力,难以量化融合教学中多元能力的生成水平;同时,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质要求评价维度覆盖协作创新、迁移应用等软性素养,但缺乏统一的质性评判框架。量效工具的缺失导致融合成效难以科学验证,制约课程的持续性优化与推广。

二、跨学科融合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的实践策略

(一)双核贯通定位

在高中物理跨学科课堂中,“双核定位”需聚焦物理核心规律与跨学科核心思维的协同构建,通过双主线并行深化知识联结。教师需以物理本体概念为锚点,设计“问题链”驱动关联迁移:例如在讲解简谐运动时,以弹簧振子模型为基础提出“振动能量传播遵循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关联地理学科的地震波衰减原理;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抛出“如何定量评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转化效率?”,将楞次定律与化学学科的能量守恒计算动态衔接。教师通过此类阶梯式提问,将物理公式推导、实验验证等硬性能力与跨学科建模、系统分析等软性思维熔铸为统一的能力图谱,确保每节课既夯实物理学科根基,又延伸出可量化实施的跨学科探究路径,实现“知识 - 思维”双核在课时目标中的实质性贯穿。

(二)课时弹性机制

为实现跨学科融合目标,课时安排需具备动态调整能力。教师围绕一个融合主题如“光的传播与生命活动”设计时,打破传统物理课时固定分割的模式至关重要。教学流程不再是严格按分钟划分,而是依据探究进程灵活伸缩各环节。例如,当学生沉浸于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物理核心时,教师可适时延展深度,抛出“生物眼中晶状体如何模拟透镜工作?”通过引导性问题,确保物理规律内化;而在后续探讨光信号如何在神经系统传递并与生物节律关联时,若学生展现出强烈关联兴趣和顺畅思维迁移,则允许适当扩充该交叉环节时间,反之则精炼回归物理主线。利用“核心物理原理夯实 + 交叉环节时长浮动”的方式,赋予课堂应对生成性学习的余地,保障物理学科深度与跨学科宽度在动态平衡中得以实现。

(三)融评系统构建

融评系统强调打破单一学科视角的评价桎梏,在物理课堂中嵌入融合性评估元素。教师需设计一项活动,例如让学生分析弹簧振子的机械能守恒,随后引入地理学中的地震波能量传播进行横向关联。此时,评价不再仅关注物理公式的应用准确度,更重视学生在解释两种能量现象异同时体现的综合思维广度,教师可设计针对性提问:“从能量形式与传播介质差异的角度,比较地震波与机械波的能量变化规律有何异同?”以此考查跨学科理解。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含学生在结合生物学概念解释物理传感器在医疗设备应用时的思路展现,或能否有效运用数学模型描述物理规律在化学催化反应中的影响效力。评估指向真实问题解决所需的多元能力整合,促使学习从割裂走向有机统整。

结束语:

跨学科融合是深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直面学科本体界定、课程体系刚性、成效量效标准等关键挑战,提出了“双核贯通定位”“课时弹性机制”“融评系统构建”三大实践策略,为突破传统教学桎梏、构建物理与其他学科深度联动的课堂生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通过目标设计、过程优化与评价创新的核心环节,致力于在学生综合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养成中实现物理学科价值的最大化拓展。未来,亟需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实践验证与体系完善,使跨学科融合真正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提质增效、赋能

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余晓娴 .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12):23-26.

[2] 王小兵 , 刘娜 . 跨学科融合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 [J]. 亚太教育 ,2024,(2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