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桥课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张坤
山东省桓台县红莲湖学校256400
摘要:基于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探究,是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验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与品格。为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培育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通过引桥课程,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整合课程资源,便于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本文就以引桥课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引桥课程对于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的助力,以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桥课程;实验探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想达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想局面,就必须确保学生熟知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相关的前置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是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的底气,而且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安全性[1]。不过,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却不是非常理想,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引桥课程让学生爱上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化学知识。所谓引桥课程,就是指通过在学生旧知与新知之间搭建桥梁,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笔者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了引桥课程,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一、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实验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若仅限于概念的讲解和按部就班的操作,学生只能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得出与课本一致的实验结论,感受不到实验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价值,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可利用引桥课程在生活实际与实验教学之间搭建桥梁,调用学生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实验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且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师就利用学生已经积累的这些知识,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潜水氧气瓶需具备的特点,医院便于携带的氧气瓶的构成等,学生可根据教材中的提示逐步完成任务。但重要的是,相比学生按照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的流程完成实验,这种开放性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师提供的场景图中,学生选择一种特殊供氧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同组成员讨论实验设计理念,并设计出供氧器的装置模型图,最后完成供氧器各部分装置的制作与组装。
二、实验思维培育,提升探究能力
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成为不断定向的获取新知识。如果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呈现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无法掌握化学学习本质[2]。这时,就可以借助引桥课程,打造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环境,支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所有质疑,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大胆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学生说出了很多想法,甚至有学生开始对照课本念出了燃烧的三要素,为避免学生固化思维,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先对学生提出的“燃烧需要氧气”质疑,并列举了关闭阀门仍然燃烧的火炉的例子。随着教师的质疑声,其余学生也开始质疑,就此,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证实或推翻自己的质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去逐个实验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说,通过化学实验,将课本中的枯燥理论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养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思维。
三、实验操作预训练,规范实验技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以前,教师不仅要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更要示范基础实验的正确操作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和课堂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而将其应用于实验操作时必须有实验技能的支持,教师设置的引桥课程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操作进行预训练。其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学习负荷,使学生具备独立实验的自信。
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多次练习了安装气体收集装置的训练,如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所需的装置。对于氧气来说,需要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已经能熟练自行安装气体收集装置,于是,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中,教师组织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设置可采取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若采取排空气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很明显,二氧化碳并不适用于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同时,二氧化碳和氧气一样,密度均大于空气。因此,学生在该实验中不仅回顾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对比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而且熟练运用向上排空气法获得了目标气体,成功完成了实验。
主要观点:文章指出了引桥课程在初中实验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点明其对于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实验的支持作用,并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培育实验思维、做好实验操作预训练的方式,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改进,以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化学理论与实验的有效衔接,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桥课程在学生的旧知和已知之间建立联系,不仅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兴趣,而且通过实验思维培育、实验操作预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与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旧知到新知的迁移,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董倩.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引桥思想的运用和思考[J].新课程:中学, 2019(1):1.
[2]张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学苑教育, 2023(19):69-71.
基金项目:本文系桓台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编号:2024HJG03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