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李晓燕
河南省新密市米村镇米村小学 452394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并能够展开有效的沟通。因此,基于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训练,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文本内容的解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让学生能够发现所阅读内容的异同点,从而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考虑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灵活地调整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策略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在贯彻落实好双减政策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可以条理清晰地表达出个人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能够做好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时还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中包括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资源的匮乏以及学生基础薄弱。这些问题都进一步地增加了思辨性教学的难度,导致整个的教学过程很难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学生自然会存在阅读视野狭窄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个人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出发,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促使思辨性教学不再停留在表面[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意义
2.1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内容,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同时也能够勇于提出质疑,并在活动探究中寻找出答案。这种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个人思维的梳理,并且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个人的观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
2.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深化文本理解,进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解构文本,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并形成个人独立的判断。长期如此,学生则可以更加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仅是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3.1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时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切实地摆脱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为学生呈现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3]。除了阅读课内文本以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和文章,逐步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
3.2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更能够增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为其创设出适宜的阅读氛围,以此来激发起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上为其设计合理的问题或者是任务,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仔细地阅读文本内容。并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个人见解并进行分享。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与文本相关的插图,并鼓励学生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带领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阅读,并对农夫的行为进行分析。当学生对农夫的评价产生观念冲突时,教师则可以把握好这一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4]。
3.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展开思想碰撞,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地进行个人反思,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行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本的阅读,并分析文中的父亲对鸟的观察和情感。并围绕父亲是否爱鸟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随后进行问题的升华,再次围绕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促使学生辩证性地看待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合作精神。
3.4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思维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表达能力[5]。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读后续写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裁缝与顾客的人物特点以及行为逻辑,能理解快慢的辩证关系。随后再进行读后续写,可以是裁缝与顾客互相理解,达成和解,也可以是双方矛盾升级并邀请第三方进行评判。由学生个人进行创作,进一步地促使学生将阅读感悟转化为文字,并有效地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指要求读者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形成个人独立的见解,进而条理清晰地表达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并形成个人独立的见解。基于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训练,准确地把握学生个人学习特点,并为其营造出适宜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月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J]. 2025.
[2]刘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14):87-89.
[3]徐嘉敏."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路径研究[J]. 2024.
[4]白阿茹娜.基于逆向设计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 2024, 43(7):24-27.
[5]黄芳.减负增效 聚焦阅读—"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2024(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