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运用的实践

作者

张艳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色彩运用实践问题,从色彩认知感知培养、色彩表达技法运用与色彩创新实践拓展三方面阐述教学策略与方法。通过系统构建色彩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建立完整色彩认知,掌握多样表达技法,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增强艺术表现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实践应用

一、色彩认知,感知培养

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与感知体验处于关键发展期,美术教学应重视色彩基础认知建构与感知能力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各种色彩现象,感受日常生活环境中色彩变化,体验色彩带来情感共鸣。课堂上通过系统讲解色环构成、三原色原理、色相色调关系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色彩规律。结合实物展示与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色彩样本,加深学生理解。组织色彩观察日记活动,让学生记录生活中色彩变化,培养敏锐观察力。开展色彩联想训练,引导学生将色彩与情绪情感联系,认识色彩心理效应。通过色彩搭配练习,学习冷暖对比、明暗对比、互补色运用等基本技巧。

安排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自然光线变化对色彩影响,增强感知体验。引入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赏析,分析艺术家色彩运用特点,提升色彩审美能力。组织色彩主题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色彩感受与理解,拓展色彩认知深度。通过多感官体验活动,将色彩与音乐、文学等学科知识整合,构建跨学科认知体系,丰富色彩感知维度。建立色彩档案册,记录色彩知识积累过程形成系统化学习成果。

二、色彩表达,技法运用

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色彩表达技法培养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色彩语言体系。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不同绘画材料特性,如水彩透明感、水粉覆盖力、丙烯可塑性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表达意图材料。教师应通过系统讲解色彩混合原理,包括并置混合、覆盖混合、光学混合等,增强学生调色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色彩渐变技巧,掌握由浅入深、由冷转暖等过渡方法,增强画面层次感。通过肌理表现练习,如刮擦、点染、流淌等技法实验,丰富画面质感。指导学生根据表达主题确定画面主色调,建立色彩情感表现机制。针对不同题材作品,传授相应色彩塑造技巧,如静物质感表现、风景空间处理、人物形象刻画等。借鉴中西方艺术流派色彩语言,拓宽学生表达视野,形成多元色彩表现能力。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设计纹样教学实践中,色彩表达技法培养可通过系统化教学步骤实现。课堂伊始,教师展示传统与现代纹样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色彩规律,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结构特点。随后讲解纹样设计中色彩选择原则,包括主次色关系、色彩对比协调、文化象征意义等方面。学生先尝试临摹传统纹样,掌握基本色彩搭配模式,如青花瓷蓝白对比、敦煌壁画金红辉映等经典组合。进入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植物、动物或几何元素为基础,设计原创纹样单元并运用重复、旋转、对称等方式构成完整纹样。色彩运用上鼓励学生尝试冷暖对比、明暗对比、互补色搭配等技法,创造视觉冲击力。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如服饰图案、器物装饰、环境布置等,指导学生调整色彩方案,体现功能适应性。学生作品完成后组织互评活动,从色彩表现力、文化内涵、视觉效果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升色彩审美与表达能力。通过此课程教学,学生既掌握传统纹样色彩语言又能创新性运用现代色彩理念,形成独特色彩表达能力。

三、色彩创新,实践拓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传统色彩观念限制,尝试非写实性色彩表达,如运用夸张色彩表现情感,使用主观色彩反映内心世界。开展跨媒介色彩实验,鼓励学生将传统绘画材料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如数字绘画、投影装置、混合媒介等,探索色彩表现新可能。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色彩应用创新,学习色彩在视觉传达、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中创造性运用。组织社区公共艺术项目,让学生参与校园墙绘、社区色彩改造等实践活动,体验色彩改变环境魅力。开展文化主题色彩创作,引导学生研究我国传统色彩文化与地域特色,将民族色彩元素融入现代创作语境。鼓励学生关注环保议题,尝试使用天然材料提取色彩,探索生态友好型创作方式。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将色彩与科学、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融合,拓展色彩应用边界与创新维度。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装饰画教学实践中,色彩创新实践拓展可通过系统化教学活动实现。课堂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经典装饰画作品,分析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装饰色彩特点,如敦煌壁画金碧辉煌、俄罗斯民间艺术鲜艳对比、非洲部落艺术原始强烈等。随后讲解装饰画色彩基本规律,包括平面化处理、象征性运用、装饰性强化等特点。创作准备阶段,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感兴趣主题,如动植物、风俗节日、神话传说等,进行创意构思,强调色彩创新思维。学生首先绘制草图,确定画面构图与形象,然后进行色彩方案设计,鼓励尝试非常规色彩搭配,打破固有色彩观念。执行阶段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学生可选择不同创作方向:第一组尝试传统装饰画色彩语言创新,如结合民间剪纸红色喜庆与现代简约色调;第二组探索材料创新,如使用废旧彩色纸张、织物、自然材料等创作拼贴装饰画;第三组尝试数字媒介与传统手法结合,使用平板电脑设计后手工实现。作品完成后组织装饰画展览,邀请全校师生参观评议,让学生体验色彩创新带来社会反响。此课程通过多元创新路径引导,既传承传统装饰艺术精髓,又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形成富有时代气息装饰色彩语言。

结论: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运用实践应遵循认知—表达—创新逻辑路径,构建系统化教学体系。通过多元感知体验培养学生色彩认知基础,通过技法训练提升色彩表达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拓展色彩应用领域。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个体体验与集体活动互补,学科知识与跨学科整合统一。色彩教学不仅关注技能培养,更应重视审美能力提升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建立个人色彩观念与表达语言。未来色彩教学应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带来可能性,拓展数字媒介色彩应用,同时加强传统色彩文化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佳琦. 初中美术教育中色彩理论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研究[C]//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5.

[2] 刘春艳. 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案例指导法的实践应用探析[J]. 新课程,2020(52):215.

[3] 李灵熠. 5E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的运用[J]. 色彩,2024(9):127-129. DOI:10.3969/j.issn.1005-555X.2024.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