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角色定位分析
赵文芳
临沂桃园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本文从三个维度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角色定位问题,分析班主任作为德育主体应承担责任与履行职能,探究如何整合多元育人资源拓展德育空间,研究优化德育方法途径提升育人实效。通过明确角色定位、打造育人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班主任德育工作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角色;育人空间
一、把握德育主体,明晰班主任角色定位
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德育工作执行者,其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德育成效。首先,班主任需树立榜样引领意识,言行举止体现师德师风,为学生提供可学习模仿榜样。良好品行习惯、积极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念通过日常行为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其次,班主任扮演学生成长引路人角色,密切关注每位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引导。针对不同性格特点、家庭背景、认知水平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再次,班主任担任班级文化营造者,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班风学风,创设良好育人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班会活动、主题教育、文化建设等形式,构建温馨和谐班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班主任还承担着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通过家访、家长会、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商讨制定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通过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针对性开展工作,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最后,班主任肩负着学校管理执行者的职责,将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中,确保各项德育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向学校反馈学生思想动态,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班主任通过多重角色融合,形成完整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应深入理解自身职责内涵,明确工作边界,避免角色错位或缺位,切实履行德育职能。通过专业学习提升德育素养,增强工作能力,精准把握育人方向,实现德育目标。
二、融合德育资源,拓展班主任育人空间
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德育。将德育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挖掘学科德育价值。语文课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阅读培养爱国情怀;数学课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体育课可通过游戏竞赛强化规则意识;美术课可通过创作活动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课程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一体化。其次,重视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班级文化角布置、校园环保行动、文明礼仪宣传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集体力量,培养责任担当意识。第三,开发社会实践育人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区服务、参观博物馆、走访革命老区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通过实践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价值。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开展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教育教学,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格局。善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育人渠道。创建班级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推送优质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德育形式,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整合社区资源支持德育工作。联系社区文化站、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体验场所。邀请社区志愿者、行业专家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多元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拓展班主任育人空间边界,增强德育实效性。班主任应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善于发现利用各类育人资源,打造多维育人平台,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三、优化德育方法,提升班主任育人实效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班主任需不断优化方法手段,提升德育实效性。首先,坚持知行合一原则,强调认知与行为统一。德育不仅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视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班规制定执行、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习惯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觉行动。其次,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内在动力。德育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创设感人情境,触动心灵。通过讲述感人故事、观看励志影片、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道德情感。第三,采用启发引导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避免说教灌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形成自主判断能力。第四,实施分层差异化德育策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点学生采取相应教育方法。对低年级学生以游戏活动为主;中年级学生注重行为规范养成;高年级学生加强价值观引导。因材施教,精准育人。
班主任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德育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手段,创设生动形象教育情境,增强德育吸引力。制作微视频、动画课件等数字资源,使德育内容具象化、生动化。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促进自我教育。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发展。通过积分奖励、成长档案、德育小报等形式,记录学生成长进步,强化积极行为。注重隐性德育功能发挥。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点滴,通过环境布置、师生互动、班级管理等方面渗透德育理念。创设民主平等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用爱心温暖每个学生心灵。班主任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德育方法,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感特点教育方式,实现育人实效最大化。班主任应加强专业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提升德育工作科学性、艺术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结论:小学班主任德育角色定位需从多维度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通过明确班主任德育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榜样引领、引路护航、文化营造等多重角色功能;整合课程资源、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网络技术、社区支持等多元育人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优化德育方法手段,坚持知行合一、注重情感体验、实施分层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育人实效。班主任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德育工作能力,精准把握育人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妙娟. 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分析[J]. 软件(电子版),2020(2):139.
[2] 杨静. 基于德育理念的小学班主任角色定位与职责探析[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0(6):1319-1320.
[3] 何玉田. 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路径分析[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