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康玉芳
山西省沁源县第一中学04650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建设问题,分析当前教学环节中存在割裂现象及其带来困境,探索构建一体化课堂实践路径,提出完善反馈调整机制建议。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文章阐述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促进师生互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教学生态。“教-学-评”一体化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关键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然而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与评价方式三者之间存在明显脱节现象,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逐渐成为教学改革重要方向。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剖析现状问题,探索实践路径,完善评价机制,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评”分离的困境与挑战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三者分离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匹配,教学内容与学习需求脱节,评价方式与教学过程割裂等问题。其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目标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教师习惯按照既定教案进行讲解,缺乏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反馈关注,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客观评估。其二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学生习惯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习惯,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其三评价体系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习效果唯一标准,导致应试倾向愈发明显。单一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也无法为教学调整提供有效依据。其四教师专业发展也受到阻碍,教学反思缺乏科学依据,专业成长空间受限。这种分离状态使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评价功能弱化形成恶性循环。
二、构建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路径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路径需要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教学设计环节应注重目标导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活动,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需求与评价标准有机结合,确保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且可评价。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个人见解。资源整合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教师要注重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在具体操作层面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构建一体化教学流程:课前环节,教师根据曹操生平设计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曹操形象与作品风格,并通过在线平台提交预习成果;课堂环节,教师先安排小组分享预习收获,展示对文本初步理解,随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节奏韵律,体会作品情感基调。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曹操何以慨叹人才难得等核心问题,从历史背景、作者处境等角度探究作品深层含义。教师适时引入相关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思考维度。讨论环节中,各小组成员担任不同角色,如材料整理员、质疑提问者、总结发言人等确保全员参与。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即时评价与指导,并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形成多元评价体系。课后环节,教师布置创新性作业,如以曹操与众不同为题写一篇短评或创作一首表达人才观念抒情诗,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方式,并通过班级文学论坛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反馈调整机制
完善“教-学-评”一体化反馈调整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关键环节,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构建。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互动,打破教师单一评价格局,构建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全方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注重全面发展,既关注知识掌握程度又重视能力提升状况,还要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能够采用纸笔测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要建立反馈调整机制,形成评价—反馈—调整—再评价循环模式。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评价信息,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进;学生则可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应重视评价激励功能,肯定学生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教学为例构建全程化评价机制:课前阶段,教师精心设计《劝学》预习自评表,包含思想背景了解、文言文基础掌握、章法结构分析等维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自我评估。课堂教学中,先组织学生探究“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论证方式,分析荀子运用比喻论证艺术,教师记录学生参与度与思维表现。随后开展辩论会活动,以学习是否需要坚持不懈为题展开辩论,各组选派代表参与,其他成员担任评委进行同伴互评。课后布置创新性任务:编写《劝学》续篇,要求保持原文风格,阐释现代学习观念。作品完成后通过班级线上平台互评,并邀请校内语文教师、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评价。学期末教师将《劝学》单元测试结果与平时表现相结合,为每位学生绘制学习成长曲线,提出改进建议。
结论:通过解析当前分离现状,探索融合教学路径,完善评价反馈机制,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专业成长;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未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一体化理念,强化实践探索,完善保障机制,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蓝莹.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探究[J].高考,2024,(29):28-30.
[2]徐仲奇.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探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09):49-50.
[3]赵长青.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