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研究
尹治国
150121198404104719
摘要:本研究紧扣房屋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关键主题,开篇点明建筑行业转型需求,凸显智能建造重要性。深入剖析涵盖BIM、智能化装备、物联网、大数据与AI等核心技术架构,展现其独特原理与功能;全面梳理各阶段应用实例,彰显设计、施工及运维智慧升级成效;客观盘点效益,精准剖析现存技术、人才及标准障碍,针对性提出融合策略,旨在助力建筑行业智能化革新,提升效率、质量与可持续性,展望智能建造光明前景。
关键词:房屋建筑;智能建造技术;技术体系;应用
引言:
当今时代,房屋建筑行业深陷传统模式泥沼,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人力成本飙升、工期拖沓、质量瑕疵频现、资源浪费严重及安全隐患高筑等难题接踵而至。在此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仿若破晓曙光,为行业破局重生带来希冀。
一、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架构剖析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核心原理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智能建造的关键支柱,以数字化三维模型为载体,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海量信息。其核心原理在于精准的参数化建模,从建筑构件尺寸、材质到力学性能,皆以参数设定,一处修改,关联数据自动更新,如调整墙体厚度,与之关联的荷载计算、保温性能数据瞬间适配。协同作业是BIM灵魂,设计团队各专业在共享平台实时交互,建筑设计造型变动,结构工程师即刻知晓受力变化,机电线路随之智能避让,通过碰撞检查提前化解管道打架、结构冲突等难题,避免施工现场返工,大幅提升设计质量与效率,为后续施工筑牢精准蓝图。
1.2 智能化施工装备集群
智能化施工装备集群正重塑建造现场。智能塔吊可远程操控,司机在中控室依施工进度规划吊运路线,系统自动避障,多台塔吊协同作业,防碰撞精度达毫米级,效率超传统数倍;智能混凝土泵送装备,实时感知管道压力、混凝土坍落度,自适应调节泵送频率与压力,确保浇筑连续均匀,攻克高层泵送堵管顽疾。
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在钢结构施工大显身手,依预设程序精准施焊,焊缝成型美观、强度可靠,无惧高空、狭小空间等恶劣工况,24小时不间断作业,工期大幅缩减;3D打印设备更是异军突起,能依设计模型逐层挤出特制材料,快速成型复杂异形建筑构件,革新构件生产方式,降低模具成本,加速建造进程。
1.3 物联网IoT与传感网络赋能
物联网与传感网络为建筑实体注入感知力。各类传感器如繁星密布,应变片紧盯结构应力,温度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热胀冷缩,位移传感器捕捉建筑沉降变形,数据经物联网实时汇聚至云平台。施工现场借此实现智能化管理,管理者依基坑边坡位移数据预警滑坡风险,提前加固;设备维护人员远程监测施工机械运行参数,振动异常、油温超标瞬间知晓,精准定位故障点,依工况安排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保障施工节奏,将安全隐患扼杀萌芽。
二、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成效与挑战
2.1 显著效益盘点
智能建造技术在房屋建筑领域已彰显诸多显著效益。成本控制方面,精准的 BIM 模型助力材料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确算量减少浪费,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与智能装配缩短工期,降低人工与设备租赁成本,综合成本降幅可达15%-30%。如某高层住宅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结合BIM技术,工期提前两月,节省开支超百万。质量提升同样亮眼,毫米级施工精度成为常态,自动化设备焊接、3D打印构件质量远超手工,缺陷率降低50%以上。智能监控实时纠偏,确保施工严格契合设计,建筑物耐久性与稳定性增强。绿色环保效益突出,施工现场因精准规划减少物料堆放与搬运,粉尘、噪声污染降低;建筑能耗经大数据与AI调控节能20%-30%,废弃物借助智能分拣回收利用率提升,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2.2 现存障碍剖析
尽管成绩斐然,智能建造技术前行之路仍荆棘丛生。技术短板首当其冲,设备稳定性欠佳,智能施工装备常故障停机;软件兼容性差,BIM与造价、运维软件数据交互肠梗阻,信息流通不畅;新技术集成难度大,如AI与机器人融合协同作业尚不成熟。人才缺口制约发展,兼具建筑专业与编程、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高校课程滞后,企业内训未成体系,一线人员难驾驭复杂技术,致先进设备闲置、新技术应用卡壳。
三、智能建造技术在房屋建筑各阶段应用
3.1 设计阶段创新实践
在房屋建筑设计初始,智能建造技术中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掀起协同设计革命。各专业设计团队依托BIM共享平台紧密联动,建筑设计师构思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时,结构工程师同步构建力学模型,机电设计师规划管线走向,一处调整,多元信息实时交互,即时化解碰撞冲突。如设计大型商业综合体,传统方式难协调复杂机电管网与结构梁柱关系,BIM碰撞检查精准定位数千处潜在问题,提前优化,避免施工返工。参数化设计拓展创意边界,设计师输入场地日照、通风、周边人流物流等参数,软件智能生成多种建筑造型与布局方案,模拟评估采光、能耗、舒适度指标筛选最优解,提升建筑性能。AI辅助设计软件学习海量经典案例风格,依项目定位一键生成设计草图,激发灵感,将设计周期从数月缩至数周,赋能创新高效设计。
3.2 施工阶段高效应用
步入施工阶段,智能化施工装备集群大显身手。智能塔吊集群中控统一调度,吊运路线智能规划避障,多塔联动效率飙升,大型项目物料吊运时间节省 30%。智能混凝土泵送系统依浇筑部位、高度、混凝土特性精准调控压力流量,高层泵送一次成型无堵塞。施工现场物联网与AI监控全覆盖,人员安全帽、设备贴上传感器标签,AI实时分析人流、物流轨迹,拥堵点、危险区智能预警疏导;无人机高空巡查,图像识别比对施工进度、质量,毫米级监测偏差,自动生成整改报告,保障施工按序高效推进,工期大幅缩减,质量全程可控。
3.3 运维阶段智慧升级
房屋交付运维,智能建造余威仍振。物联网传感器持续监测建筑健康,结构应力、沉降,设备运行参数实时回传云平台,AI深度分析预测故障。如监测到屋顶风机振动异常,AI提前一周预警轴承磨损,安排维护,防宕机停产。BIM与设施管理系统融合,建筑空间、设备3D可视化管理,轻点鼠标精准定位故障设备位置、查询管线走向,维修人员快速响应;基于大数据能耗分析,AI学习建筑使用习惯与能耗规律,智能调控空调、照明等系统,节能 25%以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智慧运维闭环,提升资产运营效益,让建筑在岁月里智能、安稳运行。
结语
本研究深度拆解智能建造技术于房屋建筑之全景画卷。从技术体系底层逻辑,明晰BIM、智能装备、物联网及大数据AI协同架构;经成效挑战梳理,见证效益斐然,亦直面技术、人才、标准困境;再到各阶段应用实操,领略设计创新、施工提效、运维升级魅力。望此成果为行业破局,激励各方攻克障碍,促智能建造深度融合,引领房屋建筑迈向智慧、高效、可持续新征途。
参考文献
[1]孙志民,钟剑,林贵锋,等.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综合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2):71-73.
[2]李聪,李振,孟辉,等.智能建造技术在模块化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4,31(03):9-13.
[3]李桐.当代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造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智慧中国,2023,(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