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

李明学

辽源市第十七中学校 吉林省辽源市 136200

摘要:本文探讨初中音乐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问题,分析现阶段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文化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及课时安排局限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挖掘音乐教材中传统元素创新方法,通过重构教材内容、整合跨学科知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途径,增强传统文化教学魅力。同时构建多元互动传统文化体验实践途径,倡导沉浸式教学模式、校内外资源联动机制及学生主体参与策略,形成立体化传统文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既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又增强文化认同感,成为当前教师面临重要课题。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载体,蕴含丰富美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将其融入音乐教学过程,能够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本文立足初中音乐教育实际,探析现阶段传统文化渗透困境,提出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途径,旨在构建更为科学合理音乐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走向深入。

一、初中音乐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

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渗透传统文化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其一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储备,难以准确把握传统音乐精髓。某些教师习惯采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分析传统音乐,造成教学过程中文化错位现象,无法真正传递传统音乐内涵。其二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且分布不均,尤其是乡村学校缺乏传统乐器、音响设备等硬件条件,教学参考资料匮乏,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课时安排局限也制约着传统文化深入教学,音乐课程边缘化趋势明显,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显艰难。

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传统文化教学流于形式,缺乏科学评价标准,难以客观反映教学成效。学生方面则普遍存在对传统音乐兴趣不足情况,受流行文化影响,部分学生认为传统音乐古板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缺位,学校教育成效难以延伸至课外生活。

二、挖掘音乐教材中传统元素的创新方法

挖掘音乐教材中传统元素需要创新思维与系统方法,突破常规教学模式局限。音乐教材蕴含丰富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结构,重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系统化呈现。关注音乐作品背后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将音乐教学与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构建跨学科学习框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呈现传统音乐表演形式,让抽象音乐概念形象具体化。注重地方音乐资源开发,结合本土特色文化,编写校本教材,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音乐魅力。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全面考察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化理解能力,使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简谱)第一单元《歌唱祖国》教学为例,教师深入挖掘这首经典爱国歌曲背后丰富文化内涵。教学前期设计国家成立初期音乐风貌主题导入,播放建国初期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与民族精神。讲授歌曲时不仅教授曲谱演唱技巧,更应结合传统五声音阶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民族调式色彩。将班级学生分组,一组探究作曲家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一组搜集整理建国初期优秀音乐作品,一组探究歌曲传唱历程与社会影响,通过合作探究形式深化学习。教学中引入传统民乐伴奏,让学生感受器乐融合表现力。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组织学生运用手机应用程序创作《歌唱祖国》新编配版本,鼓励创新演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多元互动传统文化体验的实践途径

构建多元互动传统文化体验实践途径应注重突破常规课堂限制,创设立体化学习环境。沉浸式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感知体验,通过精心设计课内外活动,融合多种感官刺激,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校园环境创设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校公共空间,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建立校内外资源联动机制也十分重要,学校应主动与社会文化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引入优质外部资源。邀请传统音乐传承人走进课堂,组织实地参观学习活动,拓展教育空间边界。学生主体参与必不可少,通过社团活动、音乐会演出、创作比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也应受到重视,构建网络资源库,开发互动学习应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同样关键,加强家长参与度,利用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特别应关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鼓励学生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传统音乐,赋予古老文化新时代活力。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简谱)第二单元《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为例,构建多元文化互动体验。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感受歌曲中青年们欢乐激荡心情和青春活力,随后导入其他传统舞曲比较聆听,探讨舞蹈音乐节奏特点等。实践环节组织舞曲文化嘉年华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不同民族舞蹈音乐进行探究,制作介绍展板,录制视频讲解,最终举办班级舞会,亲身体验民族舞蹈艺术。同时邀请本地民间舞蹈团体来校演出,请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学生学习简单舞步。跨学科合作方面,与体育课教师协同,在体育课上融入民族舞蹈基本动作训练;与历史课教师合作,探讨不同时期舞蹈音乐发展与社会背景关联。课外延伸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化馆舞蹈展览,观看专业舞蹈表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尝试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创作新版本,激发创新思维。

结论:初中音乐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也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关键举措。通过分析当前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渗透现实困境,提出挖掘音乐教材传统元素创新方法与构建多元互动文化体验实践途径,形成了较为完整解决方案。正视困境突破限制,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音乐课堂。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让中华文化永续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1,(25):5.

[2]杨婷.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2):126.

[3]王晓虎.初中音乐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6):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