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宋树伟

武城县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 253300

   

引言

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属于重点,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来看,若混凝土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则可能导致住宅建筑结构出现裂缝、露筋、麻面等不良病害,直接降低住宅建筑结构稳固性与安全性,因此,为保障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采取质量管理措施精细化管控,消除质量隐患,推动住宅建筑工程项目高质量落实。

1 原材料的严格把控

混凝土原材料涵盖水泥、骨料(砂、石子)、外加剂与水,其质量左右着混凝土结构性能。水泥需依工程特性与环境选品种及强度等级,混凝土宜用矿渣水泥,因其水化热低,可规避内部温度过高致温度裂缝。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等须达国标,安定性差会使构件现膨胀裂缝,危及结构安全。骨料级配要好,严控含泥量。优良级配能减水泥用量,降成本且提高耐久性。含泥量高会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粘结力,加大混凝土干缩,降强度与抗渗性。外加剂多样,减水剂增流动性,膨胀剂补收缩。使用时要精准控掺量,过少无效,过多影响凝结与强度。水要用洁净饮用水,防有害水与水泥不良反应。

2 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2.1 混凝土技术配合比优化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结构特点、住宅建筑项目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施工技术等多方要素,在此基础上保障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强度与稳固性。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该结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经由科学计算,有效确定水灰比、水泥用量等参数,之后依据骨料的颗粒直径、级配等指标参数,精确确定砂率以及骨料应用量。为了更加高效地强化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笔者建议还可以适当添加一定的掺合料。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施工,可添加缓凝剂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规避因为受到水化热过于集中,而造成温度裂缝问题。在混凝土中,粉煤灰的应用可以减少水化热,提高其和易性。高效减水剂能在保障工作性能时,减少用水,提升强度,增强混凝土质量与稳定性,保障住宅建筑工程需求。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试配和调整。通过制作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测试其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渗性等指标,观察其和易性和外观质量,依据最终所得到的测验成果,对配合比展开有效调整,直到其符合预设标准,最终高效确定施工配合比,同时在施工建设进程中严格依据这一配合比展开搅拌作业。

2.2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可使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搅拌之前需严格按配合比精确计量 , 精准控制各种材料的用量 , 尤其要严格控制水和外加剂的用量 , 因为稍有误差 , 混凝土性能就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搅拌时间要合理 , 要搅拌均匀且不能过度搅拌 , 否则骨料会破碎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运输环节也非常重要 ,运输时应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 既能防止混凝土离析 , 又能使其在运输时保持一定流动性。另外 , 要根据运输距离和浇筑速度合理安排车辆数量 , 以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 等待时间过长, 混凝土坍落度将损失过大, 影响浇筑质量。

2.3 混凝土分段浇筑施工

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量大,一般需要通过分段浇筑予以实现。而分段浇筑有效地解决了大型混凝土结构一次性浇筑所带来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质量,控制了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过程。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凝固和硬化,如果一次性浇筑整个结构,会导致部分区域的混凝土过早凝固,而某些区域的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质量和强度。在具体的混凝土分段浇筑施工中,主要包括划分浇筑段、依次浇筑以及接缝处理等 3 个施工流程。一是划分浇筑段,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将整个浇筑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的长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施工速度以及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等因素来确定;二是依次浇筑,控制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填充模板内的空间,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振捣时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避免在混凝土中产生空洞和蜂窝状结构;三是接缝处理,当一个段落浇筑完成后,在初凝之前需要立即进行下一个段落的浇筑,以确保段落之间形成良好的连接,避免出现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还要随时检查模板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和加固,以保证浇筑质量。

2.4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作业须严格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按交错或列式分布有序插入,插点间距控制在 300~400mm 范围内,确保振捣能量均匀传递。分层浇筑时振动棒应深入下层混凝土 50~100mm ,在下层初凝前完成本层振捣,单点振捣时间约 30 秒,依据现场坍落度及浇筑速度动态调整,直至表面无明显下沉及气泡逸出。每台混凝土泵出料口配置 3 台振捣棒,分别布置于出料口、坡脚及斜面中部位置。出料口振捣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坡脚振捣则增强下部密实度,斜面中部振捣消除分层接缝潜在缺陷。大斜面浇筑采取分层下料方式,每层厚度约 500mm ,下料后立即振捣,避免骨料沉降不均导致蜂窝麻面。搅拌车调度需与浇筑进度实时匹配,调度室依据各泵位进料量动态调整车辆分配,确保混凝土供应连续不间断。振捣作业的时序控制直接影响结构密实性,操作人员须密切关注已浇筑层凝结状态,防止因振捣滞后形成冷缝。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分层分段浇筑工艺,通过振捣棒布点优化与操作规范化保障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均匀性与完整性。

2.5 加强养护

在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是关键环节。由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较高,其养护措施与常规养护存在显著差异。混凝土的养护必须与温控措施相结合。这是因为混凝土在养护期间会产生较高的水化热,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影响其性能。其次,常规的养护方法是采用水养护。然而,由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较高,养护期间若遇到下雨,混凝土表面温度可能会突然下降,从而影响养护效果。因此,在保温层数上,应采取既能防雨,同时又能达到覆盖保温的效果。此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长一般不少于 14d,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在养护期间,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应控制在表面养护结束后不超过 15℃为宜。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超过温控指标时,应进行计算分析,及时采取强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结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直接影响住宅建筑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还关系到施工成本的控制与工期的管理。然而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和挑战,为此,住宅建筑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包括优化混凝土配比,合理选择施工设备,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等。通过多方面的改进和技术创新,住宅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汪朋.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4(33):28-31

[2] 陈悦斌.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J].房地产世界,2024(20):131-133

[3] 魏龙杰.住宅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24(9):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