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管理路径创新探讨
苏晓岚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分园 676200
摘要:五育融合作为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对幼儿园管理提出全新挑战与机遇。本文从管理目标体系、组织机制及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探究幼儿园如何创新管理路径以适应五育融合要求。构建多维目标体系、优化组织协同机制、创新评价方法是幼儿园实现五育融合管理创新关键路径。这些措施能有效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管理保障,同时为基础教育阶段五育融合实践提供参考样本。
关键词: 五育融合;幼儿园管理;路径创新
一、构建融合视角下幼儿园管理目标体系
五育融合背景要求幼儿园管理目标体系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割裂走向整合。传统幼儿园管理目标多关注智育发展或某一育类突出表现,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融合视角下幼儿园管理目标体系构建先需确立核心价值取向,即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本,将五育要素有机融入管理全过程。管理目标需体现层次性,包括园所层面整体发展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及幼儿个体发展目标,形成完整链条;同时,目标设定应关注五育间互补性,通过管理手段促进五育要素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比如,体育活动中融入美育元素,劳动过程中渗透德育内涵,让幼儿在综合情境中获得多元发展。管理目标还应突破静态固化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变化及园所特色,不断优化目标内容与表现形式。
构建融合视角下幼儿园管理目标体系还需具备前瞻性、可操作性特征。前瞻性体现在管理目标应超越当前发展阶段限制,立足长远规划未来。可操作性则要求管理目标必须转化为具体工作指标,便于实施与评估。目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广泛吸纳各方智慧,包括专家指导、教师参与、家长建议甚至幼儿反馈,形成共识基础上目标认同。同时,目标体系需与资源配置紧密结合,各育发展目标均应配备相应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避免某育因资源缺失而沦为口号。尤其值得注意,目标体系构建应跳出学科思维束缚,强调五育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安排、环境创设等方面融合创新,为幼儿提供全方位成长环境与机会。
二、优化多元导向下幼儿园管理组织机制
多元导向下幼儿园管理组织机制优化核心在于构建跨界协同模式,突破传统部门分割壁垒,形成整体联动格局。五育融合背景要求幼儿园管理组织结构从职能型向项目型转变,围绕五育融合主题组建跨部门工作小组,集聚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五育要素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组织运行机制应强化水平联动,弱化科层制约束,赋予一线教师充分自主权与创新空间,支持教师依据幼儿发展需求,灵活调整教育内容与方式。管理组织需构建扁平化决策体系,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组织响应速度与执行效率。同时,组织机制应注重系统整合,建立健全跨部门沟通协调渠道,定期开展团队协作研讨,促进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管理组织还应突破封闭思维,主动联结外部系统,拓展合作网络,形成“园所-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格局,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五育融合实践,构建开放融通教育生态圈,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与社会支持体系。
幼儿园管理组织机制优化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五育融合导向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组织机制应改革教师招聘选拔标准,注重遴选具备多元素养复合型人才,重视应聘者综合能力与发展潜能,淡化单一专业背景限制,打破学科壁垒。管理单位需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构建系统化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开展跨学科培训项目,帮助教师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融合教育能力,提升跨界协作水平。组织应调整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计评价指标,将五育融合实践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路径。管理单位须强化组织文化建设,倡导包容开放价值观,营造鼓励尝试允许失败氛围,为教师跨界合作提供良好心理环境。信息沟通渠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应构建多层次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年级组不同专业教师间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通过集体研讨推动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管理组织还应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教师开展探索性实践,定期表彰优秀案例,树立标杆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激发组织创新活力,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探索协同发展中幼儿园管理评价方法
协同发展中幼儿园管理评价方法创新需突破传统单一维度局限,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管理评价先应转变评价理念,从注重结果走向关注过程,从单项评价走向综合评价。具体来说,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五育各方面内容,既关注五育单项发展情况,更重视育间融合程度与效果。评价方法应多样化,结合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全面捕捉幼儿发展变化。同时,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打破园长、教师单向评价局面,引入家长评价、同伴评价甚至幼儿自评,形成多视角评价网络。评价时机应常态化,将评价融入日常管理全过程,避免阶段性、运动式评价弊端。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也需创新,评价不仅为判断成败,更为改进提供依据,建立“评价-反思-调整-再评价”循环改进模式。
协同发展中幼儿园管理评价方法探索还应注重技术支持与伦理规范。一方面,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幼儿发展电子档案,记录幼儿在五育各方面表现与进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通过可视化呈现方式,直观展示评价结果,辅助管理决策。另一方面,评价过程必须坚守教育伦理,尊重幼儿隐私,保护幼儿自尊,避免简单比较与标签化倾向,真正服务于幼儿健康成长。特别值得关注,幼儿园管理评价应着眼长远,关注幼儿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而非短期表现。评价标准应具备弹性,允许不同幼儿按照自身节奏成长,鼓励多样化发展路径。管理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也需完善,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理念,促进家园共育;向上级部门反映一线实践经验,助力政策优化;向社会公开适当信息,增强社会理解与支持,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结论: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管理路径创新是系统工程,需从目标体系构建、组织机制优化、评价方法探索等多维度协同推进。管理目标体系应突破学科界限,强调五育交融;组织机制应注重跨界协同,促进资源整合;评价方法应坚持多元立体,关注融合效果。通过这些创新路径,幼儿园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管理体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探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幼儿园管理创新实践案例,深化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管理理论探究,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菁.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管理路径创新探讨[J]. 2024.
[2] 吴丽芳.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开展[J].亚太教育, 2024(12):93-96.
[3] 管云霞.新时期创新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思考[J].启迪, 2020(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