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策略探究
余贵荣
襄阳市高新四中 441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究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方法提升表达能力,搭建平台拓展实践空间等多元策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积极探索。研究表明,将创新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构建开放包容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创造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人才提供基础保障。全文深入分析各项策略实施要点与作用机制,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精神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创新精神作为现代教育核心目标,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工具性特点,成为创新精神培养重要载体。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常受限制,创新潜能难以充分发挥。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为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基于教育实践,提出情境创设、方法优化、平台搭建三大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多样形式,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质疑、表达。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感官体验,调动其情感因素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与表达欲。关注真实性与开放性,避免情境过于做作或局限,确保学生有充分思考空间。情境创设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又能引发拓展思考,促使其跳出固有思维框架,产生新颖见解。营造民主、包容班级文化氛围也是关键,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分享独特感受,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
以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教师可采用多元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前教师可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了解蝌蚪生长过程,积累感性认识。课堂伊始可通过播放池塘环境音效,展示蝌蚪游动影像,创设生动意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小小讲解员活动,请学生介绍所知蝌蚪知识,激发表达欲望。阅读课文时,教师不急于讲解全文而是创设悬念情境:小蝌蚪为何认不出自己妈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课文后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分组表演小蝌蚪寻找妈妈过程,体验角色情感。还可设计拓展情境: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用什么方法找妈妈?鼓励学生突破文本限制,发挥想象力提出新方案。课后可组织动物宝宝认妈妈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其他动物辨认母亲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形成知识迁移,培养学习迁移能力与创新思维。
二、优化方法,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潜能,促使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形成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设计问题链,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策略则为思想交流提供平台,让不同观点在碰撞中产生新火花。项目学习法更能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全方位探究,培养综合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多元智能启发法注重发掘每位学生独特禀赋,鼓励他们从自身优势角度解读文本、表达思想。体验式学习则强调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化理解,转化为个性化表达。思维导图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思维可视化,促进发散思考与创造性联想。同时,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拓展思维空间。
以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为例,教师可突破传统讲授模式,设计趣味情境教学。课前准备透明水杯、小石子与乌鸦图片,引入谜语黑衣裳,白嘴巴,嘎嘎叫,人人夸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阅读课文后,教师提出核心问题:乌鸦为何能喝到水?而非直接告知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因果关系。接着组织智慧大比拼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乌鸦,还有什么方法能喝到瓶中水,鼓励大胆想象。学生可能提出用嘴打碎瓶子、叫朋友帮忙等多种创意方案。教师对每种想法给予肯定,重点表扬独特见解。随后进行小实验,让学生亲手向装有少量水杯中投入石子,观察水位变化,体验乌鸦解决问题过程。实验后引导学生讨论从乌鸦身上学到什么引发对智慧与坚持价值思考。最后通过续编故事乌鸦喝水后发生什么,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搭建平台,拓展小学生语文实践的创新空间
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广阔舞台,搭建多元平台能有效拓展语文学习边界。微型阅读角构建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定期更换主题书籍,创设浓厚文化氛围。班级文学社团则可整合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创作坊、戏剧表演等,提供学生自主展示才华机会。校园广播站与文学墙报作为传统平台,通过现代运作方式焕发新活力,让学生参与节目策划、内容编辑全过程。语文实验站则打破常规思维,将科学探究精神引入语文学习,如汉字演变探究、方言调查研究等项目。随着信息技术普及,数字化平台如班级博客、电子刊物等逐渐成为学生创意表达新渠道。此外,跨学科融合平台能打破学科壁垒,如语文与美术结合开展绘本创作,与科学结合进行科普写作,促进综合思维发展。
以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童话剧场实践平台,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组织学生共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后,引导大家讨论如果你是小壁虎,会向谁借尾巴这一问题,鼓励天马行空想法。随后安排角色体验环节,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不同角色,感受各种动物特点与情感。接着开展创意续编活动,引导学生想象小壁虎长出新尾巴后又发生什么趣事,激发创作欲望。有趣故事可汇编成《小壁虎历险记》班级绘本,每位学生负责一个情节绘画与文字描述。同时布置动物调查员任务,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查阅资料或参观动物园,了解壁虎断尾再生等科学知识,培养探究精神。教师还可组织动物朋友会,让学生制作简易动物头饰,开展主题交流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理解。学期末举办童话嘉年华,邀请家长观看学生创编童话剧表演,展示学习成果。通过文学创作、角色体验、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等多元活动,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培养全面发展创新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创设情境、优化方法、搭建平台多方面着手。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通过方法优化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通过平台搭建拓展学生实践空间与创新机会。实践证明,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独立思考习惯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J]. 速读(上旬),2019(10):236.
[2] 刘春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J]. 宁夏教育,2024(6):45-46.
[3] 朱丹玫.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路径[J]. 文渊(小学版),202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