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案例: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

解晓冰

万荣县城镇中学 044200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本课《实现人生价值》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聚焦于引导七年级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认识劳动创造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奉献精神。

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反思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内化价值观念。本节课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了解不同行业人员的工作场景理解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培养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2.健全人格:通过问题探究懂得劳动是幸福和财富的源泉,学习劳动模范的优秀品质,弘扬劳动精神,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无私奉献。

3.责任意识:通过采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这一活动环节增强劳动观念和意识,提高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劳动观念,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为他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劳动创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不同行业人员(农民、科研工作者、教师、环卫工人等)工作的场景。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哪些职业的人们在工作?他们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学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是的,每个行业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和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环节:认识人生价值

教师:展示教材中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什么是人生价值?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与总结:人生价值包含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个人价值是指个体通过自身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展;社会价值则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作出的贡献。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教师设问: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人生价值呢?

第三环节:探究劳动与人生价值

教师:组织探究与分享活动,展示教材中的案例。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中关于景区工作人员的故事,思考:她在工作中体现了什么精神?她如何通过劳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学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见解,阐述劳动者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价值。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观点很有深度。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无论是什么职业,只要我们热爱劳动、尽职尽责,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第四环节:探讨奉献与精彩人生

教师:展示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精神。

教师:教材中的音乐老师用几十年的时间教授聋哑和残疾学生音乐,为什么他被称为最美音乐家?奉献与人生价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采用思考—讨论—分享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实践活动:每位学生写下自己身边的一个奉献故事,并思考这些人如何通过奉献实现了自身价值。

教师:奉献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当我们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时,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第五环节:实践活动设计

教师:组织实践与行动环节。

教师说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项实践活动。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采访校园内外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如何通过劳动和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学生:小组讨论采访计划,包括采访对象、采访问题设计等。

教师引导:采访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采访对象的职业特点、他们选择这一职业的原因、工作中最感动的事情、以及他们对青少年的建议等。

小组分享:各小组展示采访计划,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教师评价与指导:各小组的采访计划都很有创意。在采访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礼貌,认真记录,采访后要整理成书面材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交流分享。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践行这些理念?

学生:学生填写后思导行卡片,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计划。

教师:人生因劳动而精彩,人生因奉献而伟大。无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我们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劳动精神和奉献意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课堂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思考深入,特别是在探讨劳动创造与奉献精神的环节,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采访活动的设计,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反思的是,在时间分配上还可以更加合理,对于学生的深度思考需要给予更充分的时间。此外,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