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段语文优化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策略

作者

胡秋燕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架科底乡公房完小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小学低段打下学习基础、奠定未来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在优化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五点指导策略,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学习习惯养成元素,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突出学习习惯养成导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强化学习习惯养成实践,在语文评价反馈中突出学习习惯养成评估,在家校合作中形成学习习惯养成合力。这些策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实践活动、评价反馈、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优化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学习习惯;指导策略;教学优化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习惯养成元素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优化学生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习惯养成元素。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课堂上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板书工整,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教师要以积极正面的语言引导学生,及时表扬进步的学生,鼓励正确的学习行为,使课堂充满朝气和温馨。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学习习惯指导。比如在带读课文时,指导学生端正读书姿势,保持专注的状态;在练习书写时要求学生握笔正确,坐姿端正字迹工整;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自主阅读课文,独立完成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教师的要求,不知不觉中优化了学习习惯。教师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较弱,稍不留意就会东张西望、开小差。因此,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将90分钟的课堂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板块,每个板块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板块内容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难度递增,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板块与板块之间要留出缓冲,穿插趣味性环节,如儿歌朗诵、手指游戏、快问快答等,缓解学生注意力疲劳。同时要重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精心设计发散性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组织小组讨论开展生生互助;穿插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调动课堂气氛。在互动中巩固习惯养成,在参与中内化习惯要求。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习惯养成元素,需要教师用心发掘,巧妙融入,在传授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塑造优良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教学与习惯养成互促共进,水到渠成。习惯养成又为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语文素养螺旋上升。课堂教学是习惯优化的主战场,教师要成为习惯养成的引路人。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强化学习习惯养成实践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习惯养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魅力,体验学习乐趣,学习热情更高涨,习惯养成驱动力更强大。设计科学的语文实践,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的组织,使良好习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强化,促进学生习惯由外化于内、内化于心。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实践的习惯养成功能,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强化习惯养成实效。组织好课内实践活动。教师要用好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朗读、讲述、写话、演讲、习作等实践活动,将其与习惯养成目标紧密结合,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比如在讲述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言之有序,培养条理清晰的表达习惯。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要因地制宜开展课外实践,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验。如组织故事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合作、表达等习惯。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主题实践活动的系统开展,推动习惯养成常态化、制度化。可以利用少先队、校园节庆、传统节日等契机,围绕习惯养成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比如组织"从我做起、习惯先行"主题队会,学生自主分享习惯养成心得体会;举办"21天习惯养成营"主题活动,制定21天行动宣言,学生通过坚持21天来强化习惯;开展"习惯伴我行"主题黑板报评比,学生用习惯故事装点美丽校园。习惯主题活动可大可小,可长可短,但都要突出习惯实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坚定习惯意识,在亲身实践中掌握习惯方法。比如开展读书习惯系列活动,组织名著导读会、读书笔记大赛、图书漂流等,引领学生爱上阅读;开展朗读习惯系列活动,举办诵读比赛、朗读之星评选,激发学生朗读热情;开展写作习惯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开设习作指导讲座,组织习作交流会,点燃学生习作兴趣。习惯养成实践活动多姿多彩,但都贯穿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巧妙引导。

三、在语文评价反馈中突出学习习惯养成评估

科学的评价反馈是教学优化的助推器,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传统的语文评价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和习惯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评价中给予正面激励,持续反馈。因此教师要重视评价反馈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突出习惯养成评估,精准诊断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的表现。一是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教师要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将习惯状态、习惯行为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灵活运用观察、谈话、家访、测验、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动态监测学生学习习惯表现。既要有教师评价,更要强调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反思习惯养成过程,自我调节、自我改进。评价结果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形成习惯培育合力。强调评价的激励导向。评价语言要积极正面,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习惯形成中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激发内在动力。对习惯偏差要耐心指出,避免简单否定,辅之以具体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还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学生的自评主体作用。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习惯养成观,明确优良习惯的重要意义,认识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掌握习惯养成的科学方法。要组织学生开展习惯自评,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习惯养成计划,确立习惯养成目标,明晰习惯养成举措,记录每日习惯表现。可以开展习惯自评交流会,学生分享习惯自评结果,教师点评指导。对习惯自评情况与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关联分析,帮助学生找出习惯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习惯提升策略。要强调习惯自评的连续性,学生每周、每月都要回顾总结习惯状况,查摆问题,明确改进,新的一周、一月再接再厉,争取进步。长期坚持良性循环,习惯之帆才能渐渐远航。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将习惯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实践活动、评价反馈、家校合作等方面系统规划,多措并举,久久为功。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习惯养成内驱力;要加强科学指导及时反馈,持之以恒,确保良好习惯稳定形成并迁移运用。学习习惯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蓓.小学低段语文优化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策略[J].环球慈善, 2019(9):1.

[2]黎小华.小学低段语文生本阅读指导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 2018, 000(015):173-174.

[3]郭甜.关于小学低段语文预习策略指导的思考[J].好日子, 2020, 000(029):P.1-1.

[4]韦应君.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进展:科学视界, 2023(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