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路政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暴丽丽
河北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张家口支队
引言
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已进入数字媒体主导的新阶段,传播载体、方式及受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路政宣传作为政策解读、安全引导的重要载体,传统模式存在传播滞后、互动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接收需求,导致宣传效能受限。在此背景下,探索数字媒体与路政宣传的融合路径成为现实需求。
1 路政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路政宣传思想工作呈现传统模式与新兴尝试并存的态势。在传播渠道上,仍以线下活动、纸质材料、官方网站等传统方式为主,虽能覆盖部分群体,但传播范围有限且时效性不足。内容生产上,多以政策条文解读、案例通报等严肃形式呈现,缺乏贴近群众生活的场景化表达,难以引发情感共鸣。互动机制方面,单向传播特征明显,公众反馈渠道不畅,未能形成有效的双向沟通闭环。从宣传效果看,因对受众需求把握不足,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精准性和针对性欠缺,部分重要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的传播渗透率较低。同时,基层路政部门在数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短板,数字化宣传能力与当前传播环境的适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 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特征
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呈现出多维度变革的鲜明特征。传播载体从单一渠道转向多元融合,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成为信息传播主阵地,形成“随时随地、多屏互动”的传播格局。内容形态趋向轻量化、可视化与场景化,短视频、动画、H5 等形式凭借直观生动的优势占据传播主流,传统长篇文字内容的传播效能被弱化。受众行为呈现碎片化接收、个性化选择的特点,信息获取更注重即时性与实用性,且主动参与内容创作、分享的意愿显著增强。传播逻辑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公众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舆论形成速度加快且影响力扩大。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精准传播提供支撑,可实现用户画像构建、内容智能分发与传播效果实时监测,推动传播模式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3 数字媒体赋能路政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
3.1 构建融合传播体系:多平台联动提升宣传力
构建融合传播体系需打破单一平台局限,形成多渠道协同联动的宣传格局。整合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交通广播等资源,建立“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机制,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分发。针对不同平台特性定制传播策略,如在短视频平台侧重动态场景展示,在社交平台强化话题互动,在官方渠道确保政策权威发布。通过建立平台间内容链接与引流机制,引导用户在多场景中接收信息,形成传播闭环。同时,加强与地方媒体、行业 KOL 的合作,借助其流量优势扩大宣传覆盖面。建立平台联动响应机制,确保重要信息在各渠道同步推送,提升宣传的时效性与穿透力,实现“全域覆盖、精准触达”的传播效果。
3.2 创新内容生产方式:打造“可视化 + 互动性”宣传产品
创新内容生产方式需突破传统文本主导模式,重点打造“可视化 + 互动性”宣传产品。将路政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专业内容转化为动画短片、信息图、VR 实景等可视化形式,通过生动画面、动态演示降低理解门槛,增强内容吸引力。结合路政工作场景设计互动产品,如开发违章案例模拟小游戏、路政设施维护互动 H5、政策问答闯关等,让公众在参与中深化认知。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制作“路政小课堂”系列短视频,采用生活化语言讲解超限治理、路产保护等知识。建立内容素材库,分类存储典型案例、实景影像等资源,提高内容复用率。通过可视化呈现降低信息接收成本,以互动设计激发参与热情,实现宣传内容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的转变。
3.3 强化数据赋能机制:精准传播与效果评估相结合
强化数据赋能机制需建立“数据采集- 分析应用- 效果反馈”的闭环体系,实现精准传播与科学评估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各传播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如浏览时长、内容偏好、互动频率等,构建多维度用户画像,精准定位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为分众化传播提供依据。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优化内容分发策略,对货运司机群体侧重推送超限治理政策,对沿线居民重点传播路产保护知识,提升信息触达的精准度。建立宣传效果动态评估模型,设置阅读完成率、转发量、互动参与度等核心指标,实时监测不同平台、不同内容的传播效能。通过数据复盘总结传播规律,识别高效果内容特征与最佳发布时段,为后续宣传策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呈现评估结果,直观反映宣传工作成效,推动路政宣传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3.4 优化宣传队伍素养:提升数字化传播能力与内容策划水平
优化宣传队伍素养需构建系统化能力提升体系,重点强化数字化传播技能与内容策划能力。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基层宣传人员开展短视频拍摄剪辑、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工具使用等实操培训,提升技术应用熟练度。引入数字传播思维培养课程,引导工作人员把握用户心理与平台算法逻辑,转变“单向输出”的传统认知。组建跨部门创作小组,吸纳路政业务骨干、文案策划、技术专员等共同参与内容开发,形成“业务 + 传播 + 技术”的协同创作模式。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案例研讨、外部学习、岗位练兵等方式,积累优秀宣传经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将传播效果、创新成果纳入评价体系,激发队伍创新活力。通过技能赋能与思维革新,打造一支既懂路政业务又通数字传播的复合型队伍,为宣传工作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3.5 打造群众参与机制:构建“双向互动”宣传生态圈
打造群众参与机制需打破宣传主体与受众的边界,构建“双向互动、共生共荣”的宣传生态圈。搭建多元化互动平台,在政务新媒体开设“路政建言箱”“问题征集”专栏,通过线上问卷、直播答疑等形式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路域环境、通行保障等问题。策划主题互动活动,如发起“最美公路随手拍”“路政知识有奖问答”等征集活动,鼓励群众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分享路政故事与建议,激发参与热情。建立优质内容孵化机制,对群众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专业打磨与官方推广,赋予创作者认同感与传播权,形成“官方引导 + 群众创作”的内容生产链条。完善反馈闭环管理,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主体,并公开处理结果,增强群众信任感。通过双向互动让群众从宣传受众转变为参与者、传播者,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路政宣传生态。
结语
数字媒体为路政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路径选择。面对传播环境变革,需立足现状短板,把握数字化传播特征,通过构建融合传播体系、创新内容生产、强化数据赋能、优化队伍素养、打造群众参与机制,推动宣传模式从传统单向传播向数字化双向互动转型。这一路径既回应了公众对路政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也为提升宣传精准度与实效性提供了可行方案,对构建现代化路政宣传体系、增强社会对路政工作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映芳.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D]. 山东大学,2024.
[2] 唐晓霞 . 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考 [J]. 当代电力文化 ,2024,(03):64-65.
[3] 周光玲 . 新媒体“轻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D].江西财经大学 ,2022.
作者简介:暴丽丽,1982.12,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