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作者

付成选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教育局,748500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重要阶段。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往往表现出焦虑、沮丧甚至逃避的情绪,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因此,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谈谈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重要性以及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重要性;提升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体育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抗挫折能力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利用好学科教育价值,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对学生抗挫折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有更好适应生活的能力。

一、提高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是学生拥有美好与幸福生活的关键,是学生更好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1]。因为初中生处于敏感的成长时期,过于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容易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而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关心,还会让学生的心理失去温暖,特别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格外地需要家人、教师与朋友的安慰。通过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变得稳定。比如,健康的身心可以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挫折,主动的迎难而上。这一背景下,学生既可以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与成长,也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高

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不断被打击中感受成功,进而产生挑战问题的欲望,养成挑战问题的习惯[2]。这一背景下,初中生抗挫折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受影响。如,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体育挑战活动,让学生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极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方式。这一背景下,学生的自信心会提高,会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式。如此,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便会受影响,不断的被提高。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方式

(一)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成长中的初中生,还有孩子的天性,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在外面奔跑,在课后和同学和朋友一起做有趣的游戏[3]。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特点。为此,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体育竞技类游戏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用平常心看待输赢。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进行《“北京双奥”荣耀中华》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学生体验双奥项目(如模拟冰壶、旱地滑雪),感知冰雪运动基本动作。根据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冰壶比赛的游戏竞赛活动。首先,活动第一步,需要学生突破教学条件的限制,主动寻找游戏活动材料。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有利。其次,初中体育教师提出竞赛游戏要求,增加游戏难度,对学生抗挫折能力进行培养。如,竞赛要求中学生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每一轮比赛中将会淘汰一个小组,并同时由小组成员一起商议淘汰一名队友。这一比赛规则,考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抗压能力,特别是两个淘汰环节。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开始正式比赛,并在紧张的氛围中逐渐的完成了比赛。教师作为评委,评选出最优秀的队伍,而后为学生颁发荣誉小红花。随后,由各小组学生一起分享本次竞赛游戏活动参与感受,并引导学生从抗挫折角度出发进行分享。如此,即可以加强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4]。

(二)尊重学生差异,突出教育的循序渐进

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是漫长的,并且过程中会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对,初中生在学习中会有自己喜欢的科目与不喜欢科目,对于喜欢科目学习时会表现的很积极,对于不喜欢科目学习时表现则会很平淡。同样,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发展中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发展现状,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此保证教育教学的循序渐进,促使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以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的《田径》为例。首先,体育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抗挫折能力进行调查,而后根据一般、良好与优秀将班级学生分层。将学生分层旨在为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做准备。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分层为学生布置不同的抗挫折体育学习任务。如,抗挫折与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学习任务:了解田径比赛规则,练习跑、跳、投运动技能。在运动时间上,可以由最开始的5分钟,逐渐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这样不断加强运动量,可以让学生的身体逐渐适应,也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突破极限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教师既需要鼓励学生,还要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对于运动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良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在原有的运动基础上增加运动难度,比如进行专业化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的对学生提出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于运动和抗挫折这两项能力优秀的学生,可以为学生布置专业比赛任务,让学生在赛场上感受压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差异,通过游戏活动与差异化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刚,何曼.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J]. 生活教育,2022(8):40-42.

[2]黎中华,陈嫦娥.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23(4):113-115.

[3]陈毅.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方法及价值探讨[J]. 网羽世界,2022(35):102-104.

[4]严林君.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探讨[J]. 体育画报,2022(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