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作者

孙志伟

宁夏恒瑞得工程有限公司 750000

摘  要:本文围绕公路工程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详细阐述其施工流程、关键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各环节的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其应用效果,提高公路工程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公路工程;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路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公路的使用寿命。热压式沥青路面以其良好的抗滑性、耐磨性、降噪性以及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路面质量下降。因此,深入研究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对于提升公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一、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概述

(一)热压式沥青路面的特点

良好的路用性能:热压式沥青路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不易出现变形和损坏。同时,表面平整、密实,抗滑性能好,能为车辆行驶提供良好的附着条件,保障行车安全。

施工效率较高:相较于一些其他类型的路面施工技术,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相对成熟,施工设备较为通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路面铺设,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降噪效果明显:热压式沥青路面的结构和材料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音降噪功能,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二)热压式沥青路面的适用范围

热压式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类等级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在城市道路中,也广泛应用于主干道、次干道等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较高,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需求[2]。

二、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流程

(一)施工准备阶段

原材料检验与选择

沥青:选择符合公路工程要求的沥青品种和标号,对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指标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沥青性能满足施工和路用要求。

集料:集料的质量对沥青路面性能影响显著。应选择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的集料。对集料的粒径、级配、压碎值、含泥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料:常用的填料为矿粉,要求其干燥、洁净,能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检测矿粉的细度、含水量等指标,保证其质量稳定[3]。

施工机械准备

摊铺机:根据路面宽度和厚度选择合适型号的摊铺机,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摊铺性能和稳定性。在施工前,对摊铺机进行调试和保养,检查其螺旋布料器、振捣装置、熨平板等部件的工作状态。

压路机:配备不同类型和吨位的压路机,如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等,以满足不同压实阶段的需求。对压路机的碾压轮、驱动系统、振动装置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运输车辆:准备足够数量的运输车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连续供应。车辆应具备良好的保温和密封性能,防止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降低和水分进入。

基层检查与处理

对已完成的基层进行检查,包括基层的平整度、压实度、高程、宽度等指标。基层平整度偏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否则会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对基层表面的浮土、杂物等进行清理,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整洁。对于基层存在的局部松散、坑洼等缺陷,应进行修补和处理,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配合比设计

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气候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应满足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要求。

采用马歇尔试验等方法,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以及集料的级配范围。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多组试验对比,优化配合比参数[4]。

拌和设备选择与调试

选用性能先进、生产能力满足施工需求的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设备应具备精确的计量系统,能够准确控制各种原材料的用量。

在正式拌制前,对拌和设备进行调试,检查其温度控制系统、搅拌装置、卸料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同时,对计量系统进行标定,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

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控制

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称取各种原材料,将集料、填料和沥青按顺序加入拌和设备中。控制好拌和时间和温度,确保沥青与集料充分裹覆,混合料均匀一致。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控制在150-170℃之间。在拌制过程中,定期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和质量,如发现温度异常或混合料有花白料、结团等现象,应及时调整拌和参数或废弃不合格的混合料。

(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车辆的选择与准备

选择车厢干净、密封良好且具有保温措施的运输车辆。车厢内壁应涂刷防粘剂,防止混合料粘附。

在运输前,对车辆进行预热,减少混合料的热量损失。同时,准备好覆盖用的篷布,以防止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受雨淋和热量散失。

运输过程控制

装料时,应采用前后移动的方式分多次装料,减少混合料的离析。运输过程中,车辆应匀速行驶,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防止混合料在车厢内发生离析。

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应不低于规定值,一般不低于140℃。如发现温度过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热或废弃。同时,要保证混合料的供应速度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匹配,避免摊铺机停机待料。

三、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每一批原材料都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对沥青、集料、填料等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定期抽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加强原材料的储存管理,不同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应分开存放,防止混杂。沥青应储存于专用的沥青罐中,保持适宜的储存温度。集料应堆放整齐,防止雨淋和污染[5]。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温度控制: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和压实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配备足够的温度检测设备,如红外测温仪等,定期对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检测,确保各环节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平整度控制:从基层处理、摊铺机操作到压实作业,每个环节都要注重平整度的控制。基层应平整、密实,摊铺机应保持匀速、稳定摊铺,熨平板应调整适当。压实过程中,压路机应按照规定的碾压顺序和遍数进行碾压,避免出现漏压、过压和推移现象。

压实度控制:合理选择压实机械和压实工艺,确保路面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在压实过程中,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等检测方法,定期检测路面压实度。对压实度不足的部位,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补压措施。

(三)成品保护

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封闭交通,防止车辆过早通行对路面造成损坏。在路面未完全冷却之前,严禁车辆在上面停放、掉头或急刹车。

做好路面的防污染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杂物、油料等污染路面。如发现路面有污染,应及时清理干净。

四、结论

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通过对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流程、关键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可以看出,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成品保护等环节,才能确保热压式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未来的公路工程建设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热压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沙爱民.道路材料试验教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1.

[3]张登良.沥青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21.

[4]黄晓明.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5]凌天清.道路检测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