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探究视角下初中数学自主建构策略探究
海巍
新海初级中学 222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探究模式,分析了问题驱动探究对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影响,阐述了问题驱动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方法,介绍了如何通过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探讨了如何通过探究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定理的应用和反向思维,还总结了问题驱动探究模式下初中数学自主建构策略的关键方法,并分析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文章指出尽管问题驱动探究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但其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数学课堂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问题驱动探究;自主建构;初中数学教学
一、问题驱动探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问题驱动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问题驱动探究,顾名思义,是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勾股定理》为例问题驱动探究的应用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开始时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测量无法直接量取的物体高度?”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利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相关情境,如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高度测量等。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和自主思考,逐步发掘出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可能性,当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渐接触到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时将《勾股定理》引入课堂,阐述其数学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还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反思和归纳,最终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探究模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勾股定理的公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
二、初中数学自主建构的关键策略与实施路径
在数学教学中自主建构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同,自主建构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建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为例,通过自主建构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满足勾股定理的关系,那么能否确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问题不仅与《勾股定理》的内容紧密相关,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证明逆定理的正确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建构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数学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建构的关键策略之一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设定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定理。比如,设计一个实际情境: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要求学生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通过操作与验证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不断地尝试与验证,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的数学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问题驱动探究模式下初中数学自主建构的效果
问题驱动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探究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在问题驱动探究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已有的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和深刻,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此外,问题驱动探究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问题驱动探究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种应用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通过对问题驱动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问题驱动探究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尤其在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通过设定问题情境,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数学定理的本质,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驱动探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反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波.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课例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22):85-87.
[2]陈柯.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活力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3,(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