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素养的培育策略
罗小丹
天柱县第六小学 556699
摘要:本文聚焦一年级语文教学环节中识字素养培育问题,探究趣味化教学设计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与夯实基础知识作用,分析多元感知与深度体验在系统化培养识字能力过程中重要性,探究生活情境融入与应用拓展对提升识字素养实效性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学实践,提出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识字教学策略,旨在构建科学高效识字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识字素养;趣味化设计
引言:识字教学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学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学生后续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发展。然而,传统识字教学往往注重机械记忆而忽视趣味性,重视量化指标而轻视质量提升,关注课内训练而忽略生活应用。基于此,如何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识字教学活动,构建科学高效识字教学体系,培育学生识字素养,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探究热点问题。本文拟从趣味化设计、系统化培养与实效化提升三个维度,探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素养培育策略。
一、夯实基础,激发兴趣:识字教学趣味化设计
识字教学趣味化设计先应立足学生心理特点,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可设计识字大冒险游戏,将汉字编入故事情境中,学生随故事发展逐步认识新字,既满足猎奇心理又达成识字目标。例如通过汉字变形记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木字基础上添加不同部件形成林、森等字,理解汉字构形规律;或通过字宝宝找家活动,帮助学生将形近字如己与已、土与士等进行区分记忆,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也能有效提升识字教学趣味性,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制作电子识字卡片,开发互动识字软件等,通过声光电结合方式刺激学生多感官参与,增强学习兴趣与记忆效果。
具体教学实施中,趣味性活动设计应与识字规律学习紧密结合,避免为趣味而趣味。通过部首大家族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带相同部首汉字共同特点,建立系统认知;通过字形联想法,鼓励学生将抽象汉字与具体事物形象联系,如山字形似山峰,日字形似太阳,既发挥想象力又增强记忆效果;通过识字小达人评选活动,设置阶段性目标与奖励机制,激发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汉字故事会,讲述汉字起源与演变故事,使学生了解汉字文化背景,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多元感知,深度体验:识字能力系统化培养
识字能力系统化培养应注重多元感知与深度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各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语文教学中强调眼、口、手、脑并用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尤为重要。视觉感知方面,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汉字形态,如大小字卡对比、彩色描红、部件拼合等,突出汉字结构特点;听觉感知方面,可以通过朗读、韵律操、儿歌谣等形式,加深对字音理解;触觉感知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捏泥巴造字、剪纸汉字、指划空中等活动,通过肢体动作感受汉字笔画走向。综合感知方面,应当开展猜字游戏,学生通过触摸、听音或看部分笔画推测完整汉字,全方位调动感官参与,形成立体记忆网络。多元感知策略实质上促进大脑多区域协同工作,增强神经元连接强度,使记忆更加牢固;而深度体验则使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思维能力,提升认知水平。
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天地人》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多感官参与识字活动。先引导学生观察天地人三字形态特点,天字上横如天穹,中间一横如视线,下方一横如地平线,整体呈现天空宽阔形象;地字左边表土壤,右边表生长,寓意万物生长土壤;人字形如人站立姿态,简洁而形象。学生通过描摹空中,感受笔画走向;借助肢体动作模仿,天字双臂平展如两横,地字一手叉腰一手直立,人字双臂斜向下展开。教师应当设计字宝宝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将课文中你我他与天地人进行联想组合,如“天”可与“你”组成“天高云淡,你我同行”等简单句式;制作立体字卡,字形一面着色区分部件,字音一面标注拼音,学生可触摸感受;编创节奏韵律天上天,地上地,人在哪里站中间,随节奏拍手击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入生活,拓展运用:识字素养实效化提升
识字素养实效化提升核心在于突破传统课堂界限,构建开放多元学习场域,使语文学习真正融入生活并服务生活,当识字活动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学生才能体会汉字作为交流工具价值与文化载体意义。此类教学思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点,强调学习情境真实性与知识应用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网络,而非被动接受孤立信息。构建真实学习环境需从物理空间、社会互动与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同步推进:物理空间上创设浸润式识字氛围,如班级图书角、汉字文化墙、主题阅读区等,使汉字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社会互动层面鼓励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家校联合,形成识字学习共同体;精神文化层面则强调激发文化认同感与学习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识字不仅是学业任务更是文化传承责任。
以一年级下册第七课《静夜思》古诗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月亮诗会主题活动,将识字学习与古诗理解、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应当先布置月亮观察站,鼓励学生一周内每晚观察月亮变化,记录感受,营造诗歌情境;课堂上引导学生品读《静夜思》,通过朗读感受诗歌韵律,通过情境想象理解诗歌意境,重点识记课文中的汉字。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汉字结构分析记忆,如月字形如弯月,山字形似山峰,光字含火旁表发光;组织诗中寻宝活动,学生在教室各处寻找藏起来诗中汉字卡片,拼成完整诗句;设计月亮邮局,学生用学过汉字写简短明信片寄给家人,表达思乡情感;开展月下故事会,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有关月亮传说,分享自己思乡经历,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巩固识字成果。还应当组织班级月夜诗会,学生自编简短诗句,运用学过汉字表达对月亮感受,如“明月照山头,思念我爸妈”等;制作诗意小书签,将学过汉字与简笔画结合,送给图书角图书或赠送朋友。这种教学设计把抽象汉字学习转化为具体生活体验,通过情感共鸣提升学习意义感。
结论: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素养培育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趣味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与夯实基础知识,借助多元感知与深度体验方式系统培养识字能力,依托生活情境融入与应用拓展提升识字素养实效性。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机械识字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构建开放多元识字教学体系。同时,家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识字环境,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娅,张苏. 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10):8-10.
[2] 王丽. 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以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为例[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1):75-76.
[3] 陈崇凯. 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一年级学生语文识字教学[J]. 中外交流,2019(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