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陈思安
剑河县稿旁小学 556407
本文系贵州省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关于提高稿旁小学六年级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CX2024A004)。
摘要:本文研究如何针对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开展提高工作,首先总结研究了学生成文中的常见缺陷,然后在实际教学中探寻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策略,如提高学生习作意识、充实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语言整合能力等策略,期望能够切实推动学生成文能力的提升,为其语文学习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实践研究
一、引言
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反映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主要载体,更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情感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稿旁小学六年级习作水平普遍不高,普遍存在素材单一、语言组合能力差、感情缺失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现象,笔者进行了实践探究和研究,试图找出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解决办法。
二、当前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1. 写作素材单一
稿旁小学学生多居住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受自身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影响,很少会阅读,这就使得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出现素材重复现象,每一个素材都会重复多次使用。同时还会出现多个作者作文雷同现象。由于素材重复以及雷同,作文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新意,所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2. 语言组织能力差
学生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很多学生在语言组织的时候往往没有运用好那些十分常规的词汇表达方式,也没有用好一些短语,而这些短语往往在一些特定场合能够实现高匹配度词汇的使用,如果学生能够灵活使用这些词汇来表达,就能够使文章显得更富有特色。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并不能把握好一个中心意思,将因果颠倒,这往往会损害整体文章的效果。
三、提升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1.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学写的动力。激发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学写兴趣,首要的是从学写兴趣入手。在对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教学中创设情景,如续写故事、情境表演等,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情境中乐于“习”,教师应及时给与积极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习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功。落实范例:在一次主题为“我的拿手好戏”的习作课中,首先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特长,其次让学生将自己的特长用文字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将内容丰富的文章展示朗诵,以达到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的兴趣。
2. 丰富写作素材
针对学生写作素材贫乏的现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素材。一是倡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阅读积累优美语句和佳句,二是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走出去,多看看;引导学生注意身边人的事,身边的事也是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实践例子:针对学生写作素材贫乏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园寻宝”活动。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校园中寻找各种有趣的物品,或者是有趣的场景,然后在寻找的过程写出记录下来。实践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寻宝之旅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本次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累写作素材,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加强语言组织能力训练
作文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句子、一个个句子组成段落。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文能力,需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词语、句子的积累和应用,进行词汇接龙、句子扩张等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学会积累词语、应用句子。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将作文思路理清楚,将作文内容的顺序和层次整理好,对语言进行组织。案例:在一次习作教学“秋天的校园”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说说秋天有什么特点,通过回忆让学生先说一说,在这一环节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秋天优美的词语与句子,使学生对不同词语以及句子的使用能够感受词句应用效果,比如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秋天的优美词语和句子:秋天的树叶是金黄的,微风轻轻拂过,树叶缓缓落在地面上。引导学生说句子时,教师可以给他们说一些词语:落叶、秋风和操场等,让学生通过这几个词语的描述写出一段有关秋季校园的片段。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工作,如果学生在语言组织上有困难的话,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4. 融入真实情感
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内心、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机会,如开展情感分享会、写日记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教师还可以注重情感引导,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不同情感下的意境,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实施一案例:在《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一主题习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设置一些引导语,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并就自己难忘的事进行情感分享。例如:“这件事情发生过后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情感下的意境以及对应的表达方式。然后,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相应的写作提示,如“这件事让你难忘的原因是什么”“在那一刻,你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内心的真情实感,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写作素材来源广。学生在习作时有了更多寻找写作素材的对象,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寻找写作素材,作文内容充实、具体又生动有趣。二是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在词汇、句式的运用上较以前更有变通性,在文章的表达结构上也更加合理、清晰。三是能够真实表达情感。学生从刚开始的学习对作文无感,到如今能够尝试着用文字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作文整体更加有情感、有冲击力,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由于此次研究的实施有其不足之处,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有待探索更多的办法;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有待强化阅读指导;如何在语言组织上进行语言强化有待更加注重个体指导等。这些不足是后续继续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还会一如既往进行摸索学习。
结语:稿旁小学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提供写作素材,锻炼语言组织能力,融入真实感情等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希望以后多关注学生的习作发展状况,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