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化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曹海莺
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山西省 037004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应用展开探究,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转化思想运用现状,发现教师对转化思想认识不足且课堂融入形式单一,学生对转化方法掌握欠缺,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转化思想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典型题型转化训练等有效教学策略。同时探索创新转化思想融入路径,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中转化思维培养,推动跨学科内容整合,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资源优化利用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转化思想;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运用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作为重要数学思维方法,其运用现状呈现出诸多问题与挑战。纵观现阶段教学实践,教师对转化思想概念理解较为肤浅,课堂教学中往往局限于特定题型或固定模式,未能系统性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部分教师习惯于直接讲解题目解法而忽视转化过程引导,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转化思想精髓;教材编排上对转化思想体现不够明显,缺乏专门设计环节与内容,使得教师教学中找不到合适切入点;而且现有教学评价体系侧重结果而轻过程,难以有效评估学生转化思维能力培养成效;学生方面则表现为对转化方法认识模糊,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转化手段解决,习惯性寻找固定解题模板,创新思维受限。
课堂教学观察与教师访谈结果显示,转化思想教学实施中存在明显差异,城乡学校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优质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转化思想融入教学,而普通学校因教学任务压力与师资水平限制,难以充分开展转化思想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缺乏针对转化思想培训,学习共同体建设不足,阻碍教学经验交流与方法创新。学校教研部门面对转化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未突出转化思想培养目标,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政策支持。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单一,考试内容设计未充分考量转化思想应用,导致师生双方关注焦点偏离转化思维培养。
二、提升初中数学转化思想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转化思想教学策略构建应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与数学学科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设计层次性任务鼓励不同解题路径尝试。课前分析知识点中转化思想应用机会,编制针对性教案;课中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认知、转化尝试、方法总结、迁移应用完整过程;课后精选梯度习题巩固转化技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思维碰撞,师生互动评价应关注思维过程与能力提升;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题目呈现多种转化路径,如代数几何转化、直接间接转化等;借助数学软件与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环境展示抽象转化过程,拓展教学深度;建立基于转化思想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转化案例与教学素材,支持开展有针对性教学活动;组织专题讲座与竞赛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应用能力,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转化思想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中转化思想应用十分广泛,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理解数轴模型与数值关系转化。例如负数概念引入环节,教师应当从温度计读数变化入手,通过气温降低情境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轴上点移动,建立负数直观认识。整数加减法则教学中,结合数轴方向与距离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运算几何模型,将抽象计算转化为数轴上位移问题。绝对值概念学习时,引导学生把“到原点距离”与“数值大小取正”两种表述建立联系,实现几何意义与代数定义间转化。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活动中,设计负负得正推导任务,通过数列规律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乘法法则,将代数运算转化为数列变化规律观察。实数比较大小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轴模型与代数方法相结合策略,将比较问题转化为位置关系或差值判断。综合应用环节设计实际问题,如商品盈亏计算、海拔高度变化等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现实问题与有理数运算转化通道,促进知识灵活应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初中数学转化思想融入创新方法研究
优化转化思想融入路径需从学科知识体系整体角度构建螺旋上升培养体系。教学设计注重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间转化规律,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跨知识板块学习通道建设,如数与代数、函数与几何等领域间知识迁移路径,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数学视野;课程资源开发融入现实生活元素,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培养现实问题数学模型转化能力;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体验问题分析、模型建立、求解验证完整过程,深刻理解转化思想应用价值。从跨学科融合视角探索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联系,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跨领域问题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构建基于转化思想教学研修共同体,促进经验分享与方法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拓展传统教学局限,开发适合转化思想教学数字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学中转化思想应用极为丰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条件转化思维,将图形全等问题转化为特定条件判断。例如SSS判定教学中,设计搭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保两地间桥梁长度相等,通过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边确定唯一三角形问题。SAS判定学习时,借助折纸活动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两边及夹角确定唯一三角形过程,实现操作经验与抽象定理转化。ASA与AAS判定教学可以设计连续折叠实验,通过多次尝试发现确定三角形充分条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判定条件异同。全等三角形应用问题解决策略中,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寻找全等三角形并建立对应关系步骤,实现问题转化思想训练。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环节,设计反证法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将性质证明转化为假设与已知条件矛盾论证。综合应用题教学中,如测量河宽问题,引导学生把无法直接测量转化为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间接求解,体现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价值。设计小组辩论活动讨论不同证明思路优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能力,促进深层次理解定理本质与应用价值。
结论: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运用现状分析,发现当前教学存在认识不足、融入形式单一、学生掌握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典型题型训练等有效策略。同时从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跨学科融合、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创新融入方法。转化思想教学需建立系统培养路径,关注思维过程与能力提升,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梁凤柱.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1):62-64.
[2] 佟传强.化繁为简 高效教学——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运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5):19-21.
[3] 罗桂娟.关于初中数学解题中转化思想应用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中考), 2024(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