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交流合作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杨金枫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高级中学 邮编:123200
摘要:本文聚焦县域高中交流合作理念与教学实践融合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县域高中教学交流现状及问题成因,提出区域资源整合策略与优质共享模式构建方案,探索教师专业协作机制与实践成果推广路径。县域高中间建立良好交流合作关系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推动县域教育良性发展。交流合作理念实践需各方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生态,从而实现县域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县域高中;交流合作;资源整合
引言:县域高中作为国家基础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县域高中发展普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差异显著等问题。交流合作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打破学校间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构建互助共进格局。本文立足县域实际,探索交流合作理念下教学实践有效路径,旨在为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
一、县域高中教学交流现状,问题成因分析
当前县域高中教学交流呈现出局部活跃、整体滞后状态。部分地区已开展联合教研、师资互派、课程共建等活动,初步形成交流合作雏形。但大多数县域高中间交流仍停留于表面形式,缺乏深入互动与实质性合作。学校间交流活动多为上级部门要求组织,自发性不足;交流内容多限于观摩、讲座等单向式活动,互动性较弱;交流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这种现状主要源于四方面原因:其一传统教育竞争意识根深蒂固,部分学校存在资源私有化倾向,担忧优质资源外流影响自身发展;其二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促进校际交流制度保障与评价激励机制;其三县域高中间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弱势学校缺乏参与交流信心,强势学校参与交流动力不足;最终交流载体与平台建设滞后,缺乏高效便捷交流渠道。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县域高中间有效交流合作关系建立,阻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步伐。
二、区域资源整合策略,优质共享模式构建
面对县域高中资源分布不均现状,区域资源整合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关键举措。构建县域高中教育共同体是实现资源整合有效路径,通过行政推动与学校自主结合方式,组建教育共同体,实行强校带弱校名校引领等模式,促进优质资源辐射流动。课程资源整合应推行区域课程联盟建设,统筹规划必修课教学,协同开发选修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县域高中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校特色教案、习题、微课等优质素材,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互通。师资力量作为教学质量核心要素,需要建立县域高中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赴基础薄弱学校任教;组织跨校教研组活动;实施师徒结对计划。另外建立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预约使用机制,提高设施利用率;联合采购教学设备降低成本。优质共享模式构建需遵循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制定科学评价体系,对参与交流合作学校给予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激发各方参与热情。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县域资源整合实践呈现出显著成效。某县区域内五所高中共同参与课程联盟建设,围绕《沁园春·长沙》教学展开合作。由县重点高中牵头组建联合教研组,集结各校语文骨干教师共同研讨教学重难点,形成统一教学目标。联合开发多维教学资源包,包含作品解析、历史背景、写作技巧、朗读指导等系列微课,通过县域教学资源平台向全县师生开放。各校发挥自身优势,分工协作完成不同模块:一校负责诗词格律与意象分析,一校侧重历史背景与革命精神阐释,一校专注朗读技巧与情感表达,一校聚焦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一校整合拓展资源与现代价值。这种协同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获得全方位、多角度学习体验。通过结对帮扶,优质学校骨干教师赴薄弱学校开展示范课,使教学水平较弱学校教师有机会观摩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促进专业成长。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师专业协作机制,实践成果推广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核心环节,构建教师专业协作机制对促进交流合作理念落地具有重要作用。县域高中间应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吸纳各校骨干教师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创建县域高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搭建线上交流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县域高中教师联合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实施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优质教学经验传播。建立跨校教研制度,定期组织主题教研活动。实践成果推广需建立交流合作成果展示平台编撰教学案例集,开展县域高中教学论坛,树立典型示范,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对交流合作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探究。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教学为例,某县实施教师专业协作机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通过组建以县级特级教师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古代散文教学探究工作室,聚焦《劝学》等经典篇目教学。工作室采用研读—研思—研教—研评四阶段协作模式,先组织成员深入研读文本,挖掘论证结构与修辞特点;然后引导教师研思教学策略,围绕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喻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格言警句现代价值展开讨论;再通过同题异构方式,呈现差异化教学思路与方法;最终进行研评,剖析各教学设计优缺点。工作室创新采用云端集体备课形式,利用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工作室成果通过多渠道推广:举办教学观摩展示周,制作微课资源包上传县教育资源平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结论:通过分析县域高中教学交流现状,找准制约因素;通过区域资源整合策略实施,构建优质共享模式;通过教师专业协作机制建立,探索成果推广路径。交流合作理念实施有效促进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交流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常态化交流合作格局,最终实现县域高中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秋衡,张湘韵,矫怡程.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 2012(7):8.
[2] 韩松,冷铁铮,陈琳.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的跨时空教育教学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J].生活教育, 2021(35):40-44.
[3] 武小东,黄真.构建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 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