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结合督灸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明明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2-QNRC1-25)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推拿、督灸联合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中医医院60例脾肾阳虚型泄泻的患儿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诊疗基础上增加小儿推拿与督灸联合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腹泻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的腹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腹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结合督灸能够有效的改善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症状,提升小儿泄泻的临床治疗率,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推拿;督灸;脾肾阳虚型泄泻
中图分类号:R2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 Du-Moxibustion on Diarrhea of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in Children. Methods: 60 cases of spleen-kidney-yang deficiency diarrhea in Harb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combined pediatric massage with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diarrhea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diarrhea sympto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arrhea sympto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 Du-Moxibus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diarrhea of 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 in childre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ate of pediatric diarrhea,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hich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hildren massage, moxibustion,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diarrhea
小儿泄泻是日常儿科疾病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病种,会导致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并且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第二大的死亡原因[1-2]。其中脾肾阳虚型泄泻归属于小儿持续性腹泻病的疾病范畴,是由多种病原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变化为主要的疾病特点,且病程往往大于2周仍迁延难愈的持续性的胃肠道综合征[3]。脾肾阳虚型的小儿泄泻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是我国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4]。随着小儿泄泻治疗如口服补液盐(ORS)等治疗方法的推广,小儿急性腹泻致死率下降明显,因此持续性腹泻的治疗、预后等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小儿患病群体的特殊,在疾病治疗上对于静脉、口服给药的依从方面很差,发展疗效确切的外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儿推拿是中医学中儿科治疗的一种临床方法,在许多临床疾病中都有很好的效果,具有不用药物,副反应少等优势[5]。督灸是在督脉上,使用自拟的中药粉,通过捣碎的生姜作为介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因督脉主一身之阳,督灸尤擅治疗脾肾阳虚诸证。本次临床观察会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将小儿推拿、督灸联合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泄泻的患儿中,通过观察其临床作用,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共选择脾肾阳虚型泄泻的患儿60例,均来自2022年10月至2024年03月哈尔滨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病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为30例患儿。治疗组内男患儿17例,女患儿13例; 平均年龄为(3. 12士1. 56)岁;对照组内男患儿15例,女患儿15例;平均年龄为(3. 09士1. 52)岁;两组患儿年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临床观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关于脾肾阳虚型泄泻的诊断标准;能够接受督灸、推拿治疗且年龄为1至6岁的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此次临床观察并签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推拿局部位置存在有烧伤、烫伤使得皮肤受损的患儿;合并有急性感染性疾病、佝偻病、贫血等或存在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其他恶性疾病的患儿;正在接受其他临床治疗且洗脱期未达到1周; 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或家长拒绝参加及资料不完整而影响疗效或安全判断的患儿;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具体服用药物方法如下:双歧三联活菌片,半岁以上患儿每次1 g,每日3次服用;半岁以下患儿每次0. 5 g,每日3次;蒙脱石散,1岁以下的患儿每日口服3次,每次1g为宜。1岁以上的每日3次口服 , 每次3g。两药联合 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基础上配合应用小儿推拿结合督灸进行治疗。其中推拿组选穴如下: 百会、脾经、腹、龟尾、三关、肾经、神阙、七节骨、大肠经、肾顶、外劳宫、腰骶各部位及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百会:头顶部,两耳角直上连线的中点处。以手掌掌面轻柔的按摩百会穴约1-3分钟为宜。
脾经:拇指关节末节的螺纹面。采用补脾经的手法: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或旋直推100到300下;
腹:即完整的腹部。用掌心对准肚脐,用四指逆时针按摩腹部3分钟;
龟尾:即尾椎骨的末端。中指屈曲,将中指指端放于尾骨的前方,然后点揉3分钟;
三关:在前臂的桡侧面,从腕横纹到肘横纹连成一直线。采用推三关手法:从腕横纹向肘横纹推100到300次;
肾经:在小指末节的螺纹面。采用补肾经:用旋推的方法由指尖向指跟的方向推100到300下;
神阙:位于肚脐的正中央处。采用揉脐方法:用中指端或掌根点揉。轻轻的点揉脐部1到3分钟;
七节骨:在第四腰椎和尾骨端的直线上。采用摩揉七节骨方法:用拇指的桡侧面或食、中指来摩揉七节骨3分钟为宜;
大肠经:位于食指的桡侧缘,从食指尖到虎口的一条直线上。采用补大肠手法:用拇指的桡侧或拇指的指面在相应的穴位上作直线的推法,沿指尖向虎口推100到300下;
肾顶:位于小指指端。采用揉肾顶法:用拇指的指面在穴位上揉1到3分钟;
外劳宫:在手掌的背面,于第2、3掌骨之间的凹陷处。采用揉外劳宫法:用拇指的指面在穴位处点揉1到3分钟;
腰骶:位于腰骶部。采用横擦腰骶法:用手掌的掌面快速横擦腰骶部,使局部生热1到3分钟为宜;
以上操作均需在温暖的室内温度下进行,防止感受风寒。以上的推拿操作时间和次数均以3到6岁的患儿为准,2到3岁的患儿操作次数为其三分之二,1到2岁患儿操作次数为其三分之一。推拿治疗为每日1次,且均在上午操作,6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可休息1天。
督灸是通过中药搭配姜灸的方法,从督脉上的大椎到腰俞段进行的一种中医外治的疗法,具有温肾、健脾止泻等作用。其中督灸粉主要由补骨脂、干姜、吴茱萸、炮附子、肉豆蔻、丁香、冰片等组成。具体操作如下:将生姜打碎分出姜汁与姜泥。患者采用俯卧位,漏出背部,先用酒精从背部的督脉大椎到腰俞穴节段进行常规的消毒,再用姜汁进行涂擦,然后将督灸粉以线形均匀洒在被施灸的部位,然后用桑皮纸覆盖,紧接着将姜泥放置在备好的桑皮纸上,将姜泥沿着脊柱压出凹槽。将艾绒搓成球,将其首尾相接放置于姜泥的凹槽中,在艾绒上部、中、下部三处点燃,每部燃烧完一次,则为1壮。1壮灸完后再换1壮,共灸2壮;每次治疗约30分钟,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2周。督灸治疗中,治疗师和家长全程陪伴,充分保证患儿安全。
1.5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主症、次症(主要包括大便次数、性状、腹胀、腹痛等)进行评分,从而进行临床观察。
1.6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证候积分中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数变化来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
临床痊愈:患儿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达到95%及以上;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改善显著,疗效指数为60%到94 %;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较前改善,疗效指数为30%到59 %;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在30%以内。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n x 100%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平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出生之后,五脏六腑发育未成熟,其中又以脾脏、肾脏为主。在小儿的成长发育中,脾的运化和肾的生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7]。因为小儿的脏腑功能情况尚不完善,脾不足会表现为运化能力减弱,饮食不能快速吸收消化,而引起呕吐、食积、腹泻等相关问题,脾属后天之本,脾气受损,日久必然会损伤肾,“久病及肾”,从而出现脾肾阳虚之征[8]。此外,长期的泄泻会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受到破坏,引起钠、钾等电解质的严重紊乱,这些电解质是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必不可少的。电解质失衡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同时,频繁的泄泻还会导致儿童免疫力的下降,使得其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进而增加儿童患病的风险,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和学校环境中,这些地方的感染风险本就较高。因此,脾肾阳虚型泄泻不仅是需要立即解决的健康问题,更是可能对儿童未来健康造成长远影响的严重挑战。
笔者结合临床和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特点,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通过对头、手、足的经络进行推拿手法刺激以及配合在大椎到腰俞这一督脉节段进行灸法的外治疗法,从而起到对患儿脏腑功能的调节,进而发挥温肾补脾止泻的作用。在小儿推拿疗法中,通过选取大肠经、脾经,进而改善大肠和脾胃功能;推三关配合外劳宫,依照脾肾阳虚的病因,通过在“龟尾七节、摩腹揉麻”对泄泻治疗的经典方法,以脐、腹为任脉,同时包含了中下二焦,密切联系脏腑,七节和龟尾均处在腰骶部位,为任督二脉相互配合,促使阴阳协调,起到收涩大便、升清降浊的疗效,同时七节骨的就近治疗作用可以配合脐腹部按揉,调节肠胃功能,发挥止泻作用[9]。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此外,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腹泻症状评分相近(治疗组为3.86±1.16,对照组为4.06±1.22)。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腹泻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至0.72±1.10,对照组则降至1.46±1.26。治疗组在改善腹泻症状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小儿推拿结合督灸治疗在改善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扩大样本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人员可以增加研究参与者的数量,以更准确地评估小儿推拿和督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疗效是否具有一致性。样本的多样性,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更加细致地探索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质儿童对推拿和督灸治疗的反应差异。儿童的年龄和体质在治疗效果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治疗中,小儿推拿疗法配合督脉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antosham M, Chandran A,Fitzwater S,et a1. Progress andbarriers for the control of diarrhoeal disease [J].Lancet,2010,376(9734):63-67.
[2]Mason E.Diarrhoea: why children are still dying andwhat can be done[J].Lancet,2010,375(9718):870-872.
[3] 王菊菊,陈秀珍,吴云川,等.推拿干预小儿脾虚疾病临床疗效类相关文献研究[J].河南中医,2017 , 37 ( 4) : 730 - 732.
[4] 陈安静,岳运青,蒲娟,等.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经验总结[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1):22-24.
[5]李林丽.推拿治疗配合辨证施护疗法对小儿泄泻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 , 33 ( 12) : 204 - 206.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0.
[7]刘珊珊.浅谈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J].河南中医,2015,35(2):401一403.
[8]王红平,孙秋华,戴燕波,等.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 :617 -619.
[9]王艳国,郭秀琴.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 1) :194一195.
作者简介:徐明明(1989—),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硕士学位,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从事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方向研究,